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不開放林毅夫返臺 臺媒評冷戰思維延續

2013年05月30日 08:1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8日發表文章,希望臺當局放行林毅夫返鄉探親。為此,臺軍方當天深夜發佈新聞稿,指林毅夫的行為有違軍人“忠貞價值”,對於其返鄉問題,軍方立場至今未變,“在處理上絕無模糊空間”。

  有冷戰思維延續之嫌

  《中國時報》文章稱,冷戰時期,美國為監控、蒐集大陸軍情,提供偵察機,讓臺灣飛行員飛赴大陸偵查,1962年9月,臺灣黑貓中隊飛行員陳懷生在南昌“殉職”。與其相比,1979年從金門游泳到大陸的林毅夫對臺灣造成的傷害,遠不及前者對大陸的侵害,臺軍方仍秉持“漢賊不兩立”的立場,至今對他不予諒解,不肯讓其返臺。

  文章説,林毅夫2008年至2012年間,曾出任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這不只是對林本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對包括大陸與臺灣在內的整個中國經濟表現的肯定。傑出優秀的林毅夫,為了投入復興中國的行列,卻成了臺灣(軍方)的“公敵”!

  但臺軍方回應表示,林毅夫目前仍在通緝中,他若到案將被“依法處理”。從回應中可以看出,其仍有冷戰思維之嫌。

  “總有一天我會回去”

  林毅夫出生於臺灣宜蘭,祖籍福建漳州,原名林正誼(到大陸後改名)。今年5月22日林毅夫回到漳州訪問,在接受採訪談到自己回臺之路時説,深信總有一天他可以回到臺灣去。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之父在宜蘭過世。林本想返臺奔喪,但因“叛逃案”未能成行。十多年來,自稱“臺灣囝仔”的林毅夫一直想回家,但只要臺軍方對其“叛逃案”的追訴期認定一日不改,他就無法返臺。

  為此,國臺辦發言人楊毅曾表示,希望臺有關方面著重于當前兩岸發展已處於新形勢,不要糾纏過去,應發揮人道精神,讓林毅夫回臺探親。

  歷史發展至今,臺軍方仍執意把歷史定格在30多年前金門那一特定時空,是否已不合時宜?這難道不是一種政治選擇。

  明月何曾是兩鄉?

  為讓林毅夫能夠順利返臺,島內眾多有識之士不斷為此呼籲。臺灣著名律師許文彬就多次寫文章,從法理角度分析林毅夫回臺的正當性。

  5月22日,許文彬在本報發表《林毅夫何時能圓歸鄉夢?》,他説,在法規層面,本案“叛逃投敵”犯行之法定追訴權時效為20年,當年軍方在其時效完成之後始發佈通緝,于“法”根本不合,島內有一種説法,説此行為是屬“繼續犯”的性質,故其時效期間尚無從起算。此種説法在法理上站不住腳,因為“叛逃投敵”犯罪完成,其“實際行為”業已終了,類似毀損罪、傷害罪,其追訴權時效于犯行成立時就已起算,而不是須等“違法的狀態結束”才起算。 

  他借唐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表示,兩岸互動的歷史滄桑,牽動著中華民族的感情脈動,歷史時空變換,觀念思維也應隨之轉變,但願林毅夫的歸鄉夢早日實現。(特約記者 常工)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