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用兩岸智慧為林毅夫找一條回家之路

2012年04月01日 08: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關於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能不能返臺探親、祭祖一事在海峽兩岸引起熱議。海峽之聲網30日刊載評論指出,當年的林毅夫叛逃事件是在兩岸特殊歷史背景下發生的,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許多歷史問題現在都有了重新的認識,許多處理的方式早就有了新的調整,那麼林毅夫事件是不是也應該以一個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審視?文章直言:在一個中國的前提與基礎之上,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在開啟了今天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新局面之後,一定可以為像林毅夫這樣的朋友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全文摘編如下: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於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能不能返臺探親、祭祖一事在海峽兩岸引起熱議。臺灣當局日前批復仍未對林毅夫作脫罪處理,言下之意,林毅夫無論卸任與否,短期內都不能順利返臺。

  眾所週知,當年的林毅夫叛逃事件是在兩岸特殊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在那樣一個時代,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咫尺天涯,就象林毅夫的夫人陳雲英女士所説,這不是一家人的事,也不是林毅夫一個人的事,是幾十萬中國人永遠的傷痛,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許多歷史問題現在都有了重新的認識,許多處理的方式早就有了新的調整,比如大陸《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臺灣方面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修改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那麼林毅夫事件是不是也應該以一個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審視?

  林毅夫先生當年離開臺灣時本身已是臺灣的傑出青年,前途正好。記得林毅夫先生曾在給臺灣親人的家書中這樣説:“做為一個臺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意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臺灣除了是臺灣人的臺灣之外,臺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許多人對林毅夫先生當年就曾擁有的胸懷、才華與膽識相當佩服,從這點來説,這是海峽兩岸共同的驕傲與自豪。林毅夫的案子因此也與某些出賣靈魂,為逃避刑責,謀圖私利的“叛逃”有了不同的意涵。

  今天,臺灣軍方依然高舉“法制”的旗幟,強調“依法懲處,以敬效尤”。應該説,人們樂見一個法治的社會以規範推進社會的進步,但是“法”同時具有不能夠忽略的意涵,便是對於人權的維護,既有自身更有他人,而“法制”本身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調整不合時宜的部分,豐富新的內容。就象鞋子,當腳長大了,我們就應該換更大的鞋,而不是象鄭人買履,或者把自己的腳削掉來適應鞋。

  在第10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上,國臺辦主任王毅先生説“親情是無法割斷的,親情是超越時空的,我相信,隨著兩岸關係的持續改善發展,兩岸同胞的感情日益地融合,兩岸關係當中的所有問題都會逐步地得到解決,多年來積存下來的各種各樣的限制和束縛,也會隨之逐步地得到消除。”

  我們相信:在一個中國的前提與基礎之上,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在開啟了今天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新局面之後,一定可以為像林毅夫這樣的朋友找到一條回家的路。那只糾結于歷史的鞋,或者早該拋之於兩岸前行的大路之外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