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立委”要告洋狀 臺媒批無尊嚴!

2013年05月20日 08:1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當局法務部門19日下午舉行中英文雙語記者會,出示9日遭菲律賓公務船槍擊的“廣大興28號”漁船的彈孔、帶血彈頭、被射殺的漁民洪石成的傷口等照片,表示洪石成之死並非“誤殺”,16日臺調查小組赴菲調查“完全符合程式”,菲律賓把調查小組拒之門外是“出爾反爾的行為”,表示希望雙方再進一步協商,臺調查小組能儘快到菲調查,也同意菲抵臺調查,“如果各説各話,沒有任何一方能單獨找出真相。”

  各界由激憤轉為理性

  15日臺灣當局祭出11項制裁措施,將專程飛抵臺北的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主席普利茲拒之門外,普利茲甚至被飯店“拒住”,他吃小籠包的餐廳事後聲稱如果知道是他也會“趕人”,洪石成家屬也表示拒見帶來“慰問金”的普利茲,臺灣媒體密集報道他“流落街頭”,16日普利茲一臉疲憊無功而返;同一天,臺當局舉行海上演習,13人調查小組手提測謊儀赴菲調查,在全民激憤的情緒下,媒體滾動播出他們出發的畫面,給人即將“懲兇”的樂觀資訊。

  接下來,調查小組也嘗了菲律賓一大碗“閉門羹”,菲律賓稱根本不知道有臺灣調查小組這回事,堅持“自行調查”,會把調查結果交給臺灣。調查小組在菲律賓空等48小時,18日回臺,在回臺記者會上批菲律賓“毫無誠信、態度傲慢”。

  至此,臺灣輿論悄然轉向,從“人人得而殺之”的激憤轉向理性,馬英九在18日的高層會議上要求“(與菲)獲得共識,儘快解決”,其發言人也改用“遺憾”的克制辭令,媒體雖然驚呼“怎麼國際輿論反而對我們不利了”,但也開始出現反省的聲音。19日《聯合報》就調查小組在菲吃閉門羹分析指出:我方拒絕接受對方道歉與處理,並祭出制裁且屈辱對方來使,已經撕破臉。節節升高交惡,卻又回頭追究“對方當初明明答應過……”其間是非恐怕誰也無從論斷……國際法有清楚的底線,臺灣不能過度倚恃“悲情有理”,萬一立場被解讀為無理,反而不利長期抗戰。

  批“寫信給奧巴馬”太奇怪

  目前,事件的解決陷入膠著,雖然“喊打喊殺”的激憤降溫,但有臺灣“立委”又出了“高招”:發起“寫信給奧巴馬”運動,請美國人給自己出氣,雖然也有人簽名加入,但是有臺灣網友諷刺:信的開頭怎麼寫?“爸爸”嗎?

  《聯合晚報》19日發表評論指出,我們的漁民被殺,有人對美國沒有馬上強烈譴責菲國頗不諒解,猜測是否我們的英文文宣能力比不上菲律賓,是否菲律賓才是美國盟友等等。心態上如此依賴“老美説句話”,多少洩露了某些人心底尊嚴和自信心不夠。

  文章説,當年邱義仁以“國安會秘書長”之尊説出“不抱美國人大腿,還可以抱誰的大腿?”有人慨嘆是實話,卻也有人覺得傷了臺灣的尊嚴。而這次臺菲之間漁事糾紛,難道我們要自己把老美端上臺面當神主牌?呼籲美國勿偏袒菲也就夠了,弄到要想一人一信給白宮、10萬人聯署告洋狀,“抱美國人大腿”還要鑼鼓張揚,這事不是太奇怪了嗎? 

  文章分析,説奇怪倒也不奇怪,這次因民意張力太大,從官員到“立委”,很多姿態變成向內做給自己人看。與其説是真心相信告洋狀會有用,不如説是在表達“我代表的民意很夠力”。但此刻花這種“做虛功”的力氣有什麼用……這種時刻,還有想搞個人英雄主義的,想煽動民眾情緒、升高緊張形勢的,實在可以休矣。個別民眾崇洋、親美也都罷了,至少別讓社會的集體不理性損傷臺灣利益。(記者陳曉星、孫立極)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