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汪辜會談”20週年,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短評文章指出,20年來兩岸逐漸走到今天全面性和平發展的地步,是立足在“汪辜會談”基礎上獲致的成果,兩人所遺留下來的智慧資産仍有待兩岸共同努力。
文章摘編如下: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是海峽兩岸轉變的重要日子,“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啟動兩岸高層級的會晤,這次會議雙方簽訂了《兩岸公證書查證協議》、《兩岸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等4項協議,雖然現在看似非常瑣細的事務性協商,但20年來兩岸逐漸走到今天全面性和平發展的地步,就是立足在“汪辜會談”基礎上獲致的成果。
“汪辜會談”20週年,海協會和海基會都安排了相關的紀念活動,表達對於這段歷史的感懷。當年兩岸極度隔閡,不論是政治體制、社會文化、經濟實力,乃至生活習慣及彼此的信賴感都距離遙遠,是因為汪道涵和辜振甫兩位長者的遠見、氣度和使命感,才成就了這一段歷史。
眾所週知,“汪辜會談”前一年兩岸之間曾經就“一個中國”原則進行討論,但不得其解,最後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説法下達成了互相尊重(Agree to disagree)的共識,也就是後來所謂的“九二共識”,有了這個共識,“汪辜會談”才得以順利進行。
1998年第二次“汪辜會談”在上海和平飯店舉行,汪道涵提出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與領土是不可分割的,臺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86個字論述了其“一中三段論”。
“汪辜會談”已滿20週年,汪道涵和辜振甫兩位長者也在2005年仙逝,但是兩人所遺留下來的智慧資産仍有待兩岸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