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民進黨請給臺灣尊嚴 別再鬧了

2013年04月23日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移監臺中監獄附設培德醫院,毫無意外,再度引發支援者的強烈抗爭。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陳水扁不認錯也罷,但民進黨多數黨人甚至也恍若未覺,對各種聲援陳水扁的動作,一般民眾基於對卸任領導人的基本尊重,保持雖嘆息但容忍的態度,但容忍也有底線。社論呼籲:給陳水扁、卸任領導人留點尊嚴,也為民進黨和臺灣留份尊嚴,這場鬧劇該停止了。

  社論摘編如下: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移監臺中監獄附設培德醫院,毫無意外,再度引發支援者的強烈抗爭,聲援陳水扁的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甚至一腳踹破了“法務部長”室的門,因而遭到函送;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批評“法務部”此舉是“往衝突方向走”的不智之舉,邱本人則自認是行使“立委”職權。  

  臺灣為了陳水扁這位卸任領導人犯法,到底該有如何的處遇,爭議經年不休,但“立委”行使職權不包括毀損公物,應無疑義;不論對邱或對民進黨,都應該有清楚的認知,否則,挺扁不成反傷黨,代價未免太大了。  

  陳水扁服刑迄今,話題不斷,他的身體不適,經臺北榮總診斷治療也有定論:扁身心狀況確實不好,但未達“保外就醫”的程度。至於司法與人道之間,也有很清楚的界限:第一,臺灣地區領導人不能介入個案,一切要由法律判準;第二,扁涉入10個案件中,只有6件定讞,還有3件未完成司法程式,1件甚至檢察官都尚未偵結,在“司法程式”未完成前,談不上“特赦”或“假釋”;第三,陳水扁目前屬“司法定讞”的服刑,而非偵查中的在押,與人權無涉;第四,做為卸任領導人,儘管過去無前例,法律亦無明定,但多數民眾也能認可必須給他一定的待遇。因此北監為他整理單獨的房舍,戒護就醫期間,北榮盡心盡力,未達“保外就醫”程度,移監到培德享受9坪房舍,100多坪庭園,這個待遇是所有在監服刑者都無法企及的禮遇。  

  曾經坐過25年政治牢的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説得最好,他的意見很簡單:第一,坐牢沒有不痛苦的,100個囚人,100個患有憂鬱症,該改善的是囚犯醫療,他以當年黃任中因為欠稅遭“管收”,患有慢性病的黃任中甚至不得帶藥進監所,因而提早病故,沒有人為黃任中喊一句冤;第二,扁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時曾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貪污之扁何敢要求特殊禮遇,何況扁連愧疚之心都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面對陳水扁的“囚犯困境”,施明德説:“釋放陳水扁的鑰匙,不在馬英九手中,不在扁迷口中,而是在陳水扁心中。”只有陳水扁覺悟、懺悔、認錯並把不當利益還給臺灣民眾,有形的監所、無形心牢大門都會為扁打開。很遺憾,曾經8年身為臺灣象徵的陳水扁,迄今完全不理解、不承認他到底犯了什麼錯。  

  陳水扁不認錯也罷,但離譜的是,因為扁的犯行而失去政權的民進黨,多數黨人甚至也恍若未覺,施明德感嘆呼籲陳水扁,“請留給我們一點前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尊嚴。”某種程度也是呼籲挺扁的民進黨支援者和黨人,因為扁入監服刑以來連番上演的鬧劇,很大部分都是他們製作、導演的,從誤傳扁病情到誤傳扁輕生,他們都忘記了,塑造扁口吃、失智、退化的形象,就是打趴卸任領導人尊嚴的關鍵;民進黨失去政權5年多了,還是不能走出“陳水扁魔咒”,一個永遠無法擺脫貪污犯法形象的在野黨,要如何重返執政?  

  對各種聲援陳水扁的動作,一般民眾基於對卸任領導人的基本尊重,保持雖嘆息但容忍的態度,但容忍也是有底線的;邱議瑩一腳踹破的不只是“法務部長”室的門,還有民進黨理性中道的門面。“立委”職司監督當局,然其職權行使在於“國會”問政,事實上,從扁在押到服刑,民進黨公職無一日不在“議會”殿堂“質詢”、杯葛,不論其發言基於理性或非理性;陳水扁支援者在北監、在北榮、在培德門外抗議不斷;這都屬許多人不同意但必須忍受的範圍,即使“綠委們”群集“法務部”也罷,就是不能有破壞部長室門板此類的舉止。還是以施明德為例,當年他領導紅衫軍集結凱道抗議貪污臺灣地區領導人,多少人鼓動他衝進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他節制了;如果邱議瑩不服,還有一位前“立委”同事邱毅為例,邱毅闖入高雄法院,毀其大門也遭函送法辦。  

  此外,蘇貞昌身為最大在野黨且曾經執政的民進黨黨主席,對臺灣發展是有責任的;法律面前應不分藍綠、只問是非對錯,衝突從民進黨無節制的挺扁時就已經開始,臺灣社會對民進黨的容忍也有其底線。給陳水扁、卸任領導人留點尊嚴,也為民進黨和臺灣留份尊嚴,這場鬧劇該停止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