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將是良性互動重要標誌

2013年03月29日 16: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近日透露,海協會與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已有非常高的共識。海峽之聲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兩岸兩會在兩岸關係發展尤其在制度化建設方面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制度化建設中存在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兩岸雙方互設辦事處。正如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所説,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是兩岸良性互動的重要標誌,將提升兩岸關係發展水準,為兩岸民眾解決更多實際問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全文內容如下: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7日在長沙透露,兩岸兩會(海協會與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已有非常高度的共識,“相信很快會有好消息”。林中森表示,兩會就互設辦事機構已有過溝通和意見交換,因此有非常高度的共識,且辦事機構的功能將定位在服務上,至於詳細的規劃還須兩岸再協商。

  兩岸兩會作為官方授權的進行談判、處理兩岸民間交流事務的機構,在兩岸關係發展尤其在制度化建設方面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發展與深入,雙方發現在制度化建設中存在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兩岸雙方互設辦事處。

  近幾年來兩岸關係快速發展,雙方經貿及人民往來與日俱增。根據臺灣方面的統計,從1991年至去年底止,臺商赴大陸投資金額高達1200多億美元,佔臺灣整體對外投資60%以上;雙方人民的往來更是頻繁,去年兩岸民眾往來達797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263萬人次,而在大陸長住的臺商超過70萬人,連同去大陸旅遊的臺灣遊客,估計每天停留或居住在大陸的臺灣人民可能超過100多萬,足見雙方關係之密切。

  在這種局面下,兩岸官方的授權機構在對岸地區互設辦事處來應急處理兩岸交流中出現的一些突發事件,應該説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正是基於這個理由,包括馬英九在內的兩岸各界都已經認識到,兩岸互設辦事處宜早不宜遲。但目前來看,兩岸互設辦事處在臺灣方面至少還有兩方面的功課要做。

  第一個是,既然海基會是臺灣當局授權依處理兩岸事務的機構,就應修訂臺灣當局“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若干條文,賦予海基會到大陸設立辦事處的相關依據。

  第二個,也是更加關鍵的,臺灣方面要克服一些認知上的障礙。島內總有一部分人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兩岸嚴重對立、對抗的時代。他們僵化地將兩岸互設辦事處與所謂的“主權”、“安全”等問題混為一談。甚至説什麼大陸相關機構到臺灣來設立辦事處,將造成島內“安全”的重大隱患。這樣不合時宜的認知障礙一日不除,兩岸關係的發展就會始終受到種種羈絆。

  去年年底,臺灣第一個在大陸的經貿辦事機構選擇在上海設立。一位來自蘇州的臺商告訴記者:“儘管世貿中心在大陸設辦事處,但這樣的經貿組織對於真正能為臺商和臺胞做的事情其實很有限,如果兩岸兩會能儘早實現互設辦事處,那對於加強兩岸交流來説,是個很大的正能量。”而活動的現場的多位政商界人士也表達了同樣的立場。

  正如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所説,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是兩岸良性互動的重要標誌,將提升兩岸關係發展水準,為兩岸民眾解決更多實際問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希望這一天儘快到來。(海峽之聲 錢志軍)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