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珍惜兩岸協商

2011年10月20日 08:5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對話與對抗、開放與封鎖、雙贏與零和,兩岸選哪個?選擇對話、開放與雙贏,坐下來面對面地協商是智慧的選擇。目前,海協會和海基會的協商是兩岸最高層級的協商渠道。

  19日登場的兩會第7次協商,得到中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兩岸30多人的協商團隊,居然吸引200多位記者到場緊盯。

  2008年以來,兩會協商已形成了制度化的機制,舉凡兩岸人民想談的、目前可以談的,都在兩會協商的談判桌上協商和定案。“三通”、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這些幾十年的難題得以破解,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加強食品安全和船員勞務合作等關係兩岸民生的問題達成了協議。

  有協商就會有協議,有了協議,交流與合作就在規範和保障下進行,兩岸交流向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深度發展。現在,既有學者探討兩岸如何最終結束對立、進行政治談判這樣的大課題,也有百姓之間串親戚、做生意的尋常事務。臺灣的街頭巷尾,東北人、江南客你來我往,而大陸也早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順差地和臺商創業的首選。兩岸迎來一甲子間最和平、最有前景的黃金時代。

  有協商就有了解與融合,2008年以來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成果,創造了經濟契機,方便了兩岸人民,增加了兩岸從官員到百姓的了解,鞏固了臺海地區的和平。更重要的是,協商的價值和觀念被兩岸越來越多地接受與肯定,因為協商為兩岸帶來了和解、合作、雙贏。1993年“汪辜會談”時,一位在場記者事後回憶:“我緊緊盯著兩位老人簽字的筆,我知道他們正在書寫歷史。”其實,每次兩岸的協商都在書寫歷史,每一次都跨出了一步。只要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不被破壞,懷抱以兩岸蒼生為念的責任,兩岸兩會的協商將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陳曉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