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貿然停建核四説易行難

2013年03月29日 10: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8日發表評論指出,核四議題溝通在資訊多元的情況下,要達成共識難度頗高,這也是為何要透過“公投”方式來解決的原因,雖然宣佈核四停建只要口説即可,看似十分容易,但是後續的善後處理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在尚未就核四停建的善後處理有明確的規劃前,要採取立即宣佈停建的行動,談何容易。

  評論摘編如下:

  儘管臺當局“行政院”已經決定採取“公投”方式來決定核四廠是否續建及商轉,但是這樣的決定,似乎未能平息反核團體及個人持續表達立即停建核四的意見,甚至藍營的地方首長也呼應反核團體的意見,對外表示應立即根據民調意見停建核四。這樣的情勢發展,使得“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特別邀集所謂“核四逃命圈”範圍內的地方首長,就核四議題進行溝通。 

  針對此種溝通方式,綠營“立委”基於政黨競爭的關係,不看好溝通結果是可理解的反應,連藍營“立委”也認為溝通沒有意義,就説明核四議題溝通,在資訊多元的情況下,要達成解決問題的共識難度頗高。這也就是為何要透過“公投”方式,來解決核四續建此種高度爭議性的議題。 

  “行政院”若想省事,直接呼應反核團體與個人的停建核四主張,直接宣佈核四停建,並在“立法院”完成法定程式後,責成相關單位進行停建事宜,原廠址改為博物館或移作他用,以善用公用資産。然而2000年核四停建的殷鑒不遠,姑且不論興建費用3000億新台幣完全無任何投資報酬,“行政院”省事的作法,反而會引發更多的後遺症。 

  立即的效應就是合約的賠償問題;接著就是電力穩定供應的不確定升高,影響島內外企業的投資信心;尋求或購置替代能源的新增費用,而使電費高漲。不過停建的各項可能後遺症,在“公投”的辯論過程中完整呈現後,民眾若依然選擇停建,表示願與當局共同承擔,就能將衝擊降到最小。 

  雖然宣佈核四停建只要口説即可,看似十分容易,但是後續的善後處理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在尚未就核四停建的善後處理有明確的規劃前,要採取立即宣佈停建的行動,談何容易。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當局,又豈能不考量後續安排,即貿然決定核四停建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