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族認同助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2013年03月01日 11: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競爭力論壇27日公佈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臺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達61%,不認同者有35%;認同自己屬於中華民族者高達90%,堅持非中華民族者僅有6%。此數據顛覆以往一些民調指多數臺灣人認為自己並非中國人的印象。

  儘管臺灣的民調機構眾多,調查數據也千差萬別,但這次的民調也從一個側面表明,臺灣社會的絕大多數民眾在“中華民族”這一民族認同上是有共識的。這不僅為兩岸之間不斷擴大開放,不斷密切交流與往來産生積極作用,也是兩岸未來進一步深化交流與和平發展的重要紐帶和基礎。

  歷史上兩岸經歷了長達近百年的隔絕,包括長達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和近四十年的政治阻隔。長期隔絕讓新生代的臺灣民眾在自身的國家與民族認同上産生了模糊與分歧,加之臺灣內部經歷了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推行的所謂“本土化”和“去中國化”的衝擊,民族認同更是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時至今日,臺當局仍未能完全剔除文化教育領域中遺留的“去中國化”毒瘤對新一代臺灣年輕人的毒害。

  不僅要讓臺灣民眾對“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有共識,更要讓臺灣民眾認識到兩岸也同屬中國人,同屬中華民族。而這就需要兩岸之間不斷擴大開放,密切交流與來往,讓臺灣民眾親身感受兩岸相同的血緣、語言習俗和文化,兩岸原本就是一家。

  令人可喜的是,自2008年重新開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序幕以來,兩岸在經濟、文化、社會領域的交流日益擴大,往來日益頻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兩岸民眾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在往來中相互熟知,這些都為兩岸之間的民族認同創造了積極條件。

  不僅如此,重返執政的國民黨在臺灣摒棄了民進黨執政時期大搞“臺獨”陰謀、阻礙兩岸正常交流、閹割兩岸共同文化的錯誤做法,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重新回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連任臺灣當局領導人的馬英九在就職演講中也重申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的堅定立場。近日,來大陸參訪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也明確地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受中華文化熏陶的中國人”。這些都是兩岸之間民族認同的積極因素。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延續至今,這正是源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共同的民族認同。相信兩岸同胞能在“同屬中國人”、“同屬中華民族”的高度認同中求同存異,共同為實現“中國夢”而共同努力奮鬥。(扶海濤)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