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罷馬”註定“竹籃打水一場空”

2013年01月24日 08: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上周在臺北舉行遊行,聲稱要為不滿國民黨當局施政的民眾提供泄憤渠道。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的“罷馬”運動不得人心,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民進黨卻要大搞政治運動,顯然與主流民意背道而馳。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上周在臺北舉行遊行,聲稱要為不滿國民黨當局施政的民眾提供泄憤渠道。該黨主席蘇貞昌更聲嘶力竭地高喊“罷免馬英九以及國民黨‘立委’”。但根據島內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一半民眾不贊成罷免馬英九。可見,民進黨的“罷馬”運動不得人心,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根據臺灣法規,臺灣地區領導人、副領導人“罷免案”,須經1/4的立委提議,2/3的“立委”同意後才能提出,並經島內過半數選民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時即通過。民進黨目前在“立法院”擁有40席“立委”,佔總“立委”席數113的約1/3,可提議罷免,但要付諸投票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即使加上親民黨3席、臺聯黨3席、無黨籍1席、無黨團結聯盟2席,也只佔全體“立委”人數的4.4成,跨不過“三分之二‘立委’同意才能提案”的門坎,除非有25位國民黨“立委”倒戈,但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微乎其微。“罷馬案”連“立法院”的門都踏不出一步,這道簡單的算術題,民進黨內一眾“政治精算師”早就知道答案。蘇貞昌聲稱,“罷馬案”不在乎成功與否,主要是為民發聲。然而,根據民調結果,島內主流民意並不支援“罷馬”,蘇貞昌顯然是“自作多情”。   

  自去年以來,馬當局進行了包括調漲油價和電價、刪減退休公務人員年金、擴大健保收費範圍等一系列改革,由於時機和手法備受爭議,民望一直在低處徘徊。民進黨如獲至寶,盤算著民氣可用,趁機把馬英九拉下臺。但現實卻與民進黨的推演相差甚遠。島內主流民意並沒有響應民進黨的“罷馬”提議,主要是因為破易立難,縱使推倒了國民黨當局,但換哪一個政黨來管治臺灣?主流民意對最大在野黨民進黨仍然不放心。民進黨連輸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關鍵在於拿不出切實可行的兩岸政策,而且蘇貞昌已定調仍走“臺獨”路線,讓選民擔心這幾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好局勢會敗在民進黨手中。此外,蘇貞昌去年5月回鍋接任黨魁後,亦未見其對臺灣經濟建設有詳細和系統的政策論述,也加深了民眾對民進黨執政能力的疑慮。   

  近幾年兩岸關係如沐春風,雙方經濟關係緊密,尤其在簽署了ECFA後,更為臺灣經濟注入了更多活水,帶來了無限商機。然而,2008年底金融海嘯席捲全球,2011年美國、歐洲接連爆發債務危機,為臺灣經濟的復蘇之路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求和平、拚經濟、謀發展”成為島內多數民眾追求的目標和願景。民進黨卻要大搞政治運動,顯然與主流民意背道而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