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火大遊行”已經落幕,但蘇貞昌在遊行中喊出的“罷免馬英九”的口號卻引發民進黨內的爭論。海峽之聲16日發表評論指出,蘇貞昌在喊出“罷免”之前,未與黨內多做討論與溝通,尬尷之中的作為,只會帶來更大的尬尷,黨內的質疑和批評,就是最好的注腳。“罷馬”已經成為“搶救蘇主席”的最後一帖“白虎湯”。但是,這副“白虎湯”,顯然是開錯了藥方。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的“火大遊行”已經落幕,但蘇貞昌在遊行中喊出的“罷免馬英九”的口號卻引發民進黨內的爭論。遊行次日,民進黨中央便急踩煞車,指稱“罷免”馬英九很難、還要觀察。此言一齣,立即引發黨內人士抨擊民進黨中央根本是“未戰先敗、自亂陣腳”。面對黨內爭論,蘇貞昌昨(15號)晚繼續發聲,表示要堅持推動“罷馬”,並説這樣做“不是計算會不會成功,而是有沒有必要!”這一辯解,更凸顯了他的尬尷。
其實,蘇貞昌提出“罷馬”主張,絕不是一時腦熱,但當他在遊行隊伍中,高喊“罷免”馬英九的口號時,民進黨內人士之所以會感到錯愕,是因為他事前沒有溝通。正如一名綠營“立委”所説的,儘管黨內喊“罷免”馬英九已經很久了,但是根本沒料到蘇貞昌“會來這一招”。
那麼,蘇貞昌為什麼在喊出“罷免”訴求之前,未與黨內多做討論和溝通呢?
首先是不能溝通。為了撐場面,就要最大限度地發動黨內人士和民眾參與,太過具體的訴求當然不如籠統的情緒宣泄更能鼓動參與者。
其次是無法溝通。民進黨內派系林立,各擁其主,加上蘇貞昌再次出任黨主席後表現令人失望,黨內威信面臨崩盤危機,也無法就具體遊行訴求與其他派系達成共識,只好事前模糊以對,遊行中趁勢喊喊口號,既吸引了眼球,挑動了支援者,又借由黨內的爭論,炒熱了議題。
不過,蘇貞昌可能沒想到,尬尷之中的作為,只會帶來更大的尬尷,黨內的質疑和批評,就是最好的注腳。正如“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的分析:儘管“罷馬”是不可能的任務,最後也只會激化藍綠對立,無助民進黨擴張基本盤,但蘇貞昌盤算的,卻是借此造勢逼人,對內壓制蔡英文、謝長廷、遊錫堃等大佬,“罷馬”已經成為“搶救蘇主席”的最後一帖“白虎湯”。但是,這副“白虎湯”,顯然是開錯了藥方。蘇貞昌要擺脫尬尷,必須選對議題,並積極作為,爭取成功。否則,只會逐步喪失黨內的威信和民眾的支援,到頭來,不僅自己沒臺階下,更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海峽之聲 劉洪濤)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