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司法互助 不法分子必定原形畢露

2012年12月18日 08: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涉嫌卷款潛逃的大陸最大手機充值公司負責人葉彥榮在臺灣落網被捕,並將被移交大陸公安部門。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兩岸司法部門同心協力,不法分子定會原形畢露。 

  評論摘編如下:

  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活動昨天又傳佳音。涉嫌卷款潛逃的大陸最大手機充值公司負責人葉彥榮在臺灣落網被捕,並將被移交大陸公安部門。可見,兩岸司法部門同心協力,不法分子定會原形畢露。 

  自上世紀80年代兩岸民間開始交往以來,兩岸司法互助從無到有,從個案合作走向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合作範圍逐步擴大,合作機制不斷發展,合作成效不斷顯現。1990年9月兩岸分別授權雙方紅十字組織于金門簽署了關於遣返私渡者和刑事犯罪嫌疑人的“金門協議”。但該協議只是有關遣返不法分子的單項協議,實施遣返作業時須通過民間機構,兩岸司法部門本身並沒有建立直接聯繫。這使兩岸在聯合打擊犯罪過程中取證難、執行難、公證程式繁複、兩岸警方難以聯合行動等問題懸而未決。直至2009年4月兩岸司法互助才取得重大突破。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在南京簽署了《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相較于“金門協議”,“司法互助協議”除了遣返刑事犯,還包括經濟犯。所以,葉彥榮成為首名從臺灣遣返大陸的經濟要犯。互助協議還明訂了雙方互通案情等具體的互助內容。這次臺灣出入境部門就是接到了大陸方面的通報,才得以發現重要線索,於是順藤摸瓜,找到了葉彥榮。該案向外界傳遞了一個重要訊息:臺灣並非大陸犯罪分子或貪官污吏逍遙法外的天堂。   

  據統計,以前多是臺灣經濟要犯潛逃到大陸,鮮有大陸經濟要犯跨海赴臺。而臺灣方面向大陸遣返的人多是偷渡者。不過,隨著大陸生活水準提高,加之這幾年兩岸往來密切,尤其開放了赴臺遊,偷渡到臺灣的大陸居民將會越來越少,反倒是一些像葉彥榮那樣身懷鉅款的不法分子或貪官利用赴臺遊這條合法途徑“光明正大”地逃至臺灣,進而從事非法活動。據悉,葉彥榮不論是事先探路,還是攜眷逃匿,都是以個人遊的形式成功赴臺。

  隨著兩岸民眾往來限制減少、交通工具增多,雖然給兩岸治安環境帶來挑戰,但雙方司法部門密切合作,不會給犯罪分子留下任何灰色空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