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兩岸論述任督二脈能否打通?

2012年11月22日 08: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21日終於決議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黨主席蘇貞昌親兼召集人。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蘇貞昌證實曾考慮請謝長廷出任“中委會主委”,最後選擇親上火線,不能説沒有風險。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是否就此打通民進黨兩岸論述的任督二脈,還有待時間檢驗。

  評論摘編如下:

  歷經各派系月余紛擾,民進黨21日終於決議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黨主席蘇貞昌親兼召集人。黨主席親上火線,對大陸的話語權,至少在蘇貞昌時代,定於一尊。 

  在民進黨21日“中常會”的討論過程中,除了遊錫堃力主不必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之外,具有高度共識。黨內逐步體認到,必須正視對大陸相關事務,必須要有正式、具代表性單位,這並非“中國事務部”幕僚層級單位能夠勝任的。 

  “中國事務委員會”已然建立好架構,雖未談及7至9名委員的産生方式及人選,但黨內人士多認為,産生方式以“主席提名、中常會通過”最具有可行性,可能性也最高,這也反映了蘇貞昌不願在大陸事務這一區塊,假手他人,以利貫徹他的意志。 

  此外,蘇貞昌親自兼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表示蘇貞昌不但奠定在黨內對大陸事務的話語權,也代表他有可能以此身份,親自介入對大陸事務。是不是能夠和大陸建立某種程度的良好溝通管道,這是蘇未來面對大陸事務的最大考驗。

  換言之,蘇貞昌證實曾考慮請謝長廷出任“中委會主委”,最後選擇親上火線,不能説沒有風險。

  對蘇貞昌來説,在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的大帽子下,蘇貞昌到底能變出什麼樣的“帽子戲法”,既能安撫黨內“獨派”意識型態的拉扯,又要能符合臺灣民眾的期待,不啻是高度的政治難題。 

  對於大陸而言,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大陸是否感受到任何善意?在謝長廷“融冰”之後,是否因此“春暖花開”?恐怕是蘇貞昌無可回避的問題。 

  黨內人士不諱言,蘇貞昌未來在處理兩岸相關事務,不論交流、合作、溝通以及協商,支援者給民進黨什麼樣的回饋?

  過去,兩岸論述一直是民進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罩門,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是否就此打通民進黨兩岸論述的任督二脈,還有待時間檢驗。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