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細數臺灣“海陸”更疊 兩岸變遷

2012年09月21日 14: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海峽導報》今日刊載文章總結20年來臺灣“陸委會”與海基會人事變遷,體悟兩岸關係的滄海桑田。全文摘編如下:

  1990年之後,為了應對兩岸關係新局面,臺當局陸續成立了“陸委會”與“海基會”這兩個主旨相關、功能各異的重要部門。其中“陸委會”脫胎于“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主司兩岸關係相關政策的研究、制定與執行;“海基會”則受“行政院”委託,以民間機構的面目出現、處理兩岸交流衍生問題。歷來這“兩會”的當家人選皆備受關注,輿論視之為主政者兩岸路線的“急先鋒”。過去20年間,“陸委會”已經經歷了10任“主委”,“海基會董事長”也已四度更疊。借馬英九此次調整“兩會”人事之機,細數20年來的“兩會”人事變遷,並從中體悟兩岸關係的滄海桑田。

  10位主委的陸委會20年

  李登輝時期:催生兩岸“起搏器”馬是“幕後主委”

  從蔣經國開放老兵返鄉探親開始,冰封數十年的兩岸開始有了“關係”。“陸委會”就誕生於那個時代,成立初衷是為了協調臺灣各部門處理大陸事務。不算候任的王郁琦,“陸委會主任”迄今共有10任,其中6位都産生於李登輝時代。1988年8月18日,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施啟揚奉蔣經國生前指示,召集連戰等人召開“大陸工作會報”第一次會議。後來,施啟揚成為了首任“陸委會主委”。

  兩岸關係的曲折發展貫穿了整個李登輝時代,彼時的“陸委會”並不像後來那樣由諳熟兩岸事務的政務官坐鎮,每一位“陸委會主委”都是有資歷、有輩分的政壇大佬。其中既有蕭萬長、蘇起這樣到了馬英九時代仍能呼風喚雨的人物,也有黃昆輝這樣後來成了“深綠”中堅的另類。不過,最令人感興趣的恐怕還是隱身幕後、時任“陸委會”特任副主委馬英九。其實,從那時開始,馬英九就開始參與國民黨兩岸決策。作為“大陸工作會報”的執行秘書,馬英九直接催生了“陸委會”這個臺當局的兩岸關係“起搏器”。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