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聯合保釣還有多遠?

2012年09月13日 07:3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左圖:9月12日,“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統派團體以“勿忘九一八、日本停止竊佔釣魚島”為訴求,在臺北日本交流協會前抗議。黃少華攝(中新社發)

  右圖:8月17日,在釣魚島被日方非法抓扣的首批7名中國公民,搭乘飛機順利返回香港。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在12日的記者會上強調,兩岸同胞對日本近期策動的“購島”鬧劇同感憤慨。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兄弟鬩于墻,外禦其侮”。維護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是兩岸同胞義不容辭的共同責任。此前的9月7日,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到距離釣魚島140公里的彭佳嶼宣示主權,並高喊“該維護的權益絕對寸土不讓”。

  臺當局保釣姿態轉變

  島內媒體分析認為,儘管目前臺灣對“一中”內涵仍有分歧,但在保釣問題上,馬英九近日表現出的立場很明確:釣魚島不是日本人的,而是屬於中國人的。臺灣當局也一改過去消極保守、拒與大陸聯手保釣的態度,旗幟鮮明,意志堅定,勇氣可嘉。馬英九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此次“實質性的保釣行動”應得到兩岸共同肯定。

  12日上午,臺灣勞動黨、中國統一聯盟、“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統派團體率眾赴臺北日本交流協會,抗議日本“購島”行徑。活動召集人表示,兩岸共同保釣已露出曙光,希望兩岸共同捍衛中國主權。 

  在此之前,臺當局一再回避兩岸政治性接觸和聯合保釣議題。但“購島”事件鬧到今天的程度,兩岸一起坐下來討論因應方案,也是合情合理之舉,在臺灣內部也會有一定的支援度。

  拋“三組雙邊對話”方案

  據報道,馬英九在彭佳嶼除了宣示主權,還提出了“東海和平倡議”的後續方案,希望以對話代替對抗,協商擱置爭議,並先從“三組雙邊對話”開始,即臺日、中日及兩岸對話,然後過渡到“一組三邊協商”,即兩岸和日本三邊尋求共識,共同分享、開發天然資源。

  此方案頗為複雜。首先,有助於提高臺灣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發言權,可以避免被邊緣化,讓之前一直瞄準中國大陸的日本不敢再忽視臺灣的意見。其次,馬拋出“臺日對話”乃至“一組三邊對話”策略,在於將臺灣推上國際舞臺,爭取單獨或“兩岸一起”與日本上談判桌。然而這也隱含了“一中一台”的隱憂,恐引發大陸的反彈。

  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兩岸對話”首度暗示兩岸聯手對付日本的弦外之音,符合海峽兩岸中華兒女期待的方向。倘若可行,無疑是兩岸政治接觸進程的重大突破。

  島內媒體為此建議,如果日本對兩岸的抗議仍置之不理,那兩岸著手共同勘探釣魚島周圍石油資源“便很自然”。

  日本最怕兩岸聯手

  不是所有人都樂見兩岸在保釣問題上接觸。馬英九此次登島之行還未出發,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就抨擊他“跑到一個不相干的島上”觀望一番,“一心只想和中國站在一起”。 

  對此,島內媒體評論説,臺灣保釣離不開一個中國,這是無法回避的歷史事實。新黨主席郁慕明發表書面聲明呼籲,既然大陸、日本、臺灣三邊協商目前無法成形,臺當局可先與大陸展開對話,兩岸共同商討保衛固有疆域。 

  前“立委”邱毅表示,釣魚島紛爭日本最怕兩岸聯手。為此邱毅倡議,馬英九可先從護漁與油氣開發與大陸合作,至於是否能進一步“聯手抗日”,則要看局勢變化及機會掌握。(記者 任成琦)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