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應發揮智慧 維護鞏固“一中”框架

2012年07月30日 14: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日前在哈爾濱出席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時,明確指出“兩岸在積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的過程中,應該摒棄各種不合時宜的對立思維,積極促進兩岸民眾增強‘兩岸一家人’的觀念”。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兩岸只有在“一個中國”框架的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才能為不斷解決兩岸各領域交往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供更有利條件,營造更良好環境。

  評論摘編如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日前在哈爾濱出席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時,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總結了4方面經驗並提出“鞏固政治基礎,保持和平發展勢頭”等4點建議。值得關注的是,賈慶林近年在多個涉臺工作會議及兩岸活動中已多次強調,鞏固共同政治基礎,不斷增進互信,是保持兩岸關係正確方向和良好勢頭的首要關鍵,而這次的相關講話則更加具體和詳細。他不僅闡明“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更明確指出“兩岸在積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的過程中,應該摒棄各種不合時宜的對立思維,積極促進兩岸民眾增強‘兩岸一家人’的觀念”。

  這些年兩岸在交流合作、協商談判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都是建立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而“九二共識”的精神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則是賈慶林日前指出的“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國家”。由此可見,從“九二共識”到“一個中國框架”,大陸對兩岸定位是相當清晰的,其內涵越來越具體,沒有一絲模糊空間。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今年3月赴京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面時也首度詳細闡述了國民黨方面關於“一中”的內涵。他説,海峽兩岸非國與國的關係,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同的是“兩岸同屬一中”,對於異的部分則採取“正視現實、擱置爭議”的做法。

  國共兩黨就“兩岸同屬一中”形成了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增進了政治互信,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還需要兩岸相關部門、兩岸各政黨人士、兩岸廣大同胞的參與和努力。尤其是臺灣方面,不僅承認“兩岸同屬一中”,更要以具體行動來落實,加強島內民眾對祖國的認同感和“兩岸一家人”的手足情。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裏,李登輝、陳水扁等“臺獨”分子通過操作意識形態,包括編撰“臺獨”教科書、大搞“去中國化”運動等,向島內民眾灌輸“獨藥”。馬英九自2008年5月上臺後,在各界的期盼下,逐步在教育界展開“撥亂反正”,但較明顯的措施還是在其第2任期才著手實施。而2006年被陳水扁強行終止的“國家統一委員會(國統會)”至今也沒有恢復運作。此外,島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合時宜的條文,對兩岸交往産生負面影響。

  隨著兩岸協調議題的難度越來越大,兩岸只有在“一個中國”框架的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才能為不斷解決兩岸各領域交往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供更有利條件,營造更良好環境。臺當局不應畏首畏尾、不敢作為,而應本著對歷史、對民眾負責的態度,充分發揮政治智慧,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框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