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吊詭的整體心態:反正罵就對!

2012年07月09日 08: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海峽導報》今日刊載臺灣時事評論員韋戈的評論文章,以臺灣健保問題為出發點,分析臺灣當前的整體心態。文章指出,臺灣現在的整體心態就是:反正罵人容易,解決問題困難,如果有人要這些批評者拿出一些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案,許多人兩手一攤説,這是當局的責任,如果當局拿不出一個大家滿意的辦法,就説當局無能,又要換人、換黨做看看。簡直莫明其妙到了極點。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舉世聞名,走到今天,臺灣健保也已百孔千瘡,亟須修補。

  臺灣醫療産業面臨崩解危機,民眾看病自付金額增加,護理人員超時工作已成常態,醫院成了血汗工廠,四大重要科別,如外科、內科、急重症科、婦産科已出現醫師荒。年輕醫生紛紛轉行,大家一起向錢看,專挑沒有壓力、賺錢容易的美容醫學或牙科這些看不死人的行業。

  向來大家有個共識:“臺灣全民健保”不可以倒,但問題是要民眾多出點錢,大家又是一肚子的不願意,前“署長”好不容易搞了個“二代健保”,明年才能上路,但明白實況的人都知道,這種不上不下的政策也只能多拖個幾年,最後還是得另謀方案。

  其實,一切問題的癥結就在健保到底是社會福利還是健康保險,只有厘清了這個問題才能找到藥方。健保本來應屬保險一環,只救急而不能救窮,但在各方壓力下,目前健保設計卻越來越像社會福利,似乎理當由當局支付最大開銷,長此以往必定負擔不起。

  臺灣健保從開辦以來一直有個爭議,許多學者專家一直主張保大不保小,臺當局“行政院長”陳衝日前就曾引用統計數字指出,臺灣民眾一年上醫院多達14次,如果把一般民眾承擔得起的小病支出,如感冒、腹瀉、頭疼、胃痛、發燒等均由患者自負,或許可以免除某些人把逛醫院當成生活一部分的惡習。

  陳衝此話一齣,立刻引來“臺灣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的批評,説是小病不保最後可能變成小命不保,説當局心中只有醫療價格而沒有人命價值。反正罵得真是頭頭是道,但問題依然無解。

  除了健保之外,最近臺灣勞工主管部門要求提高鐘點工的時薪,結果資方説時機不夠正確,學者也説這樣會更剝奪弱勢者的就業機會,小企業主負擔不起成本的增加。當局的一片美意,結果卻成了加薪要罵、不加薪同樣要罵,反正當局怎麼做都不對。

  這裡面反映出的就是臺灣當前的整體心態:反正罵人容易,解決問題困難,如果有人要這些批評者拿出一些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案,許多人兩手一攤説,這是當局的責任,不要問我,如果當局拿不出一個大家滿意的辦法,就説當局無能,又要換人、換黨做看看。這樣下去臺灣會好,真是天曉得。簡直莫明其妙到了極點。(韋戈 臺灣時事評論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