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風聲雨聲 聲聲不入“立委”耳

2012年06月13日 08: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本月9日暴雨逐漸侵襲了整個臺灣,“行政部門”緊急投入救災。“立法院”的“立委”們仍為“美牛法案”而僵持不下。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評論指出,正當受災民眾需要救助的關鍵時刻,作為民意代表的“立委”還在為一時之氣而在“立法院”杯葛議事,正是“風聲、雨聲,聲聲不入耳;救災、防災,事事不關心”。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常遭受颱風和豪雨的侵襲。受西南氣流影響,島內各地這幾天豪雨不斷,溪水暴漲,公路塌方,道路被淹,不少縣市停工停課。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颱風“谷超”又逼近臺灣,倘若未來數日路徑不變,臺灣目前的雨災只怕雪上加霜。

  臺灣四面環海,氣候溫暖潮濕,每年5、6月間會有異常梅雨,6至10月間則有颱風侵襲,5月至10月的降雨量即佔全年雨量的78%。這種特殊氣候常給臺灣的夏季帶來豪雨和強風,而臺灣的降雨量也為世界平均值的2.6倍。2009年8月6日到8日因受颱風“莫拉克”影響,島內48小時內降雨量為2361毫米,而世界排名第一的48小時累積雨量為2467毫米。這幾天島內降雨量雖不及“莫拉克”風災,但高雄、臺中等地3日來的降雨量也超過1000毫米。

  島內雨量豐沛,加上地形陡峻、河川短促,“一雨成災”絕非笑話。這幾年隨著大陸開放居民赴臺遊,到島內觀光旅遊的陸客人數節節上升,旅遊安全問題也引起兩岸各界關注。2010年10月下旬,挾帶著驚人雨量的颱風“梅姬”重創臺灣東部,致使前往花蓮地區的主要幹道蘇花公路發生嚴重塌方,一輛遊覽車被衝下山,車內19名大陸游客不幸葬身大海。雖然事件已過去兩年,但島內天災的威力已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大陸居民赴臺前應清楚了解目的地的天氣情況,以作好未雨綢繆之道。

  在臺灣,自然災害除了影響居民和遊客的人身、財産安全,更可能給政壇帶來震蕩。當年“莫拉克”風災不僅迫使被指責救災不力的劉兆玄“內閣”總辭,也令馬英九的聲望直線下滑。從此,馬當局一遇颱風和豪雨,均如臨大敵,嚴陣以待。這兩天馬英九不僅親赴“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聽取災情彙報,更視察災區,還連續兩天在臉譜提醒各地方首長切勿掉以輕心。“行政院長”陳衝昨天上午也南下勘災。看來,馬當局是吸取了“莫拉克”風災的教訓,以防“天災變政災”。

  與“行政部門”緊急投入救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立法院”的“立委”們仍為“美牛法案”而僵持不下,正是“風聲、雨聲,聲聲不入耳;救災、防災,事事不關心”,正當受災民眾需要救助的關鍵時刻,作為民意代表的“立委”還在為一時之氣而在“立法院”杯葛議事,不知下次“立委”選舉,他們是否還能得到選民的青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