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蘇貞昌耐人尋味的“超越”

2012年06月12日 09: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自2010年臺灣五市選舉以來,“超越”就成了蘇貞昌的政治品牌。當選民進黨主席後又會如何?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評指出,蘇貞昌在臺灣殘酷的政治現實中能否真正實現“超越派系”、“超越藍綠”以及“超越自我”,頗令人尋味和期待。

  社評摘編如下:

  自2010年臺灣五市選舉以來,“超越”就成了蘇貞昌的政治品牌。當年,蘇貞昌為了在選民結構藍大於綠的臺北市取得佳績,首次打出“超越”的口號。而兩年過去了,蘇貞昌如願當選民進黨新任黨主席,依然不變他的“超越”品牌。也許“超越”一開始只是蘇貞昌的一種選舉策略或者説是一種“政治包裝”,而在成功登上民進黨主席大位之後,蘇貞昌能否將“超越”由過去外在的“政治包裝”轉變為“蘇式風格”,進而在臺灣殘酷的政治現實中真正實現“超越派系”、“超越藍綠”乃至“超越自我”,頗令人尋味和期待。  

  首先,民進黨能否實現內部“超越派系”,真正實現“派系共治”,成為攸關民進黨未來發展的重要分水嶺。眾所週知,民進黨內一向派系林立,且水火難容。包括傳統的“新潮流係”、“蘇係”、“謝係”、“蔡係”、“扁係”及代表“極獨”勢力的基本教義派等等。這些派系從萌芽産生直至今天,在民進黨發展史以及臺灣政治發展史上都起到過重要作用。而眼下,經過2008年和2012年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及兩次民進黨黨主席選舉之爭,各派系雖然有所變化,但各係之間的鬥爭卻一天都沒有停止過。 

  眼下最為外界熱議的當屬多年累積下來的“謝蘇情仇”,而謝、蘇二人近來有意和解的舉動也讓人對“謝蘇合作”産生了諸多幻想。近來謝長廷主動向蘇貞昌示好,他表示,個人的情結微不足道,“恩恩怨怨難計算,是是非非選擇忘”。謝長廷説:“他既然能超越,我也要超越。” 謝長廷還對外透露他與蘇貞昌第一次破冰會談的內容,謝長廷告訴蘇貞昌:“長扁都能合作了,蘇謝怎麼不能合作?但是你要處理一件事,2007年黨內初選你説我‘姦巧’”。謝長廷公開表示:“謝蘇心結要完全化解,就只剩下這個而已”。謝的表態聽起來很輕鬆,似乎只要蘇貞昌在謝長廷“姦巧”問題上作出妥協和退讓就可以一笑泯恩仇,但是事實會這麼簡單嗎?

  蘇貞昌此次能夠當選黨主席,雖然在意料之中,但在場面上的確頗為難堪。蘇煥智、蔡同榮、吳榮義、許信良4位參選人到最後時刻形成了對蘇的“圍毆”,黨內反蘇勢力從上至下,從謝、蔡再到其他4位參選人一路“卡”過來,蘇貞昌雖然實力超群,但贏了選票卻輸出了“人和”。謝長廷公開示好恐怕也是出於抱“蘇主席”大腿而已,畢竟蘇是目前的黨魁,然而蘇貞昌能否僅憑一句話,一次象徵性的握手就能完全化解恩怨?另外,謝多次“挺蔡卡蘇”,而蔡英文雖然輸了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卻在黨內依然具有不可小視的實力,謝蔡聯手,已不僅在此次黨主席選舉中“卡蘇”,更是瞄準 2014年 “7合1選舉”乃至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到時候“姦巧”的謝長廷會不會出爾反爾再次“挺蔡卡蘇”,想必蘇貞昌還是會心存忌憚,重重設防。

  因此,雖然蘇貞昌為了解套民進黨,為了化解派系嫌隙與各派系修好,但各派系之間的矛盾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謝蘇雖然喝了和解茶,但“姦巧”能否放下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謝蘇之間,以及蘇係與其他派系之間能否真正化干戈為玉帛,關鍵點在於黨內資源能否得到相對公平合理的“派系共用”,從而最終真正實現“派系共治”,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一點,一向心高氣傲的蘇貞昌在短期內恐怕很難做到。派系整合不利,民進黨的未來還是會存在相當大的隱患。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