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黨魁選舉暴露民進黨派系內鬥本質

2012年04月17日 09: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改選呈現“五搶一”局面,競爭激烈不言而喻。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外界普遍認為,黨主席之爭是“擁蘇”與“反蘇”之戰,而且是蘇貞昌與蔡英文二人的延長賽,民進黨在派系內鬥本質下,可能繼續分裂為“挺蘇”與“挺蔡”兩塊。即使當選,未來黨主席該怎麼重拾黨的殘破舊山河?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第14屆黨主席選舉計有5人登記參選,呈現“五搶一”參選爆炸局面,競爭激烈不言可喻,但外界普遍認為,黨主席之爭是“擁蘇”與“反蘇”之戰,而且是蘇貞昌與蔡英文二人的延長賽,選舉結果不但決定民進黨的未來走向,也攸關2016年民進黨的成敗。 

  民進黨這次黨主席選舉,創下歷次黨主席參選人數之最,參選人看來似乎都是一時之選,但經歷、聲望、實力懸殊,應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參選人登記截止後,各家民調就都顯示,蘇貞昌一枝獨秀,蘇煥智、許信良、吳榮義和蔡同榮4人,支援度加總只有蘇貞昌的一半。如果情勢沒有出現丕變,蘇貞昌似乎是穩操勝券。 

  然而,不管蘇係人馬或是媒體,都認為蘇貞昌未必能夠輕騎過關,主要原因是其他4人都以蘇貞昌為主要對手,而且蔡英文、謝長廷和“獨派”的人馬,似乎也準備聯手打蘇,一旦共推一人與蘇貞昌對陣,即使蘇貞昌最後獲勝,也會元氣大傷。事實上,反蘇陣營擺明要把蘇貞昌拉下馬,即使戰略目標難以達成,也要讓他贏得“很難看”。 

  就當前形勢研判,蘇貞昌應是有驚無險,理由有三:其一、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蘇貞昌以些微差距輸給蔡英文,主要是因為採取全民調,黨員票毫無用武之地,如今他獲得黨內實力最強的“新潮流”與擁有黨員最多的“綠色友誼聯線”支援,而對手實力分散;其二、這次除黨主席外,各縣市黨部主委及島內黨代表同時選舉,各派系必當以鞏固勢力為重,想要整合反蘇不易,何況還有西瓜效應,派系必然見風轉舵向贏家靠攏;其三、反蘇未必能與挺蔡劃上等號,且黨內山頭各有盤算,行動未必一致。 

  面對如此險峻的挑戰,蘇貞昌想必步步為營,一方面對各方挑釁,都會低調應對,以免激起更多反彈;一方面對於外界質疑,特別是兩岸政策部分,也會採保守策略,以免遭到攻訐。 

  日前蘇貞昌前往監獄探訪陳水扁,應是向“獨派”表態。在兩岸政策方面,也有向“獨派”交心的意味。儘管他強調要積極自信地與大陸交往互動,但仍堅持“一邊一國”的立場。蘇貞昌所標舉的立場,無異向黨員保證,他一旦當選黨主席,不會改變“臺獨”黨綱也不會調整黨的路線。

  反蘇勢力仍將會逼蘇貞昌明確表態,如何使“獨派”難以挑剔,中性黨員也有期待,應是蘇貞昌最大的挑戰。但這兩個面向基本上是矛盾的,所以蘇貞昌必定會遭到百般質疑,民進黨在派系內鬥本質下,可能繼續分裂為“挺蘇”與“挺蔡”兩塊。民進黨未來命運如何?但看新任黨主席怎麼重拾黨的殘破舊山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