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主席選舉看點無數

2012年04月16日 07: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世界日報》13日發表社論,針對民進黨主席選舉發表看法,文章摘錄如下:

  誰接民進黨黨魁,是一個開放性的命題,一切靜待5月27日的選舉結果;但就政治現實評估,幾位走向前臺的人物當中,大概只有蘇貞昌一人有機會。除非宣告退出江湖的謝長廷跳出來。至於外界鬧得沸沸颺颺的反蘇論述,其實都是深綠的立場宣示。但由於涉及民進黨大陸政策的路線之爭,兩岸國共兩黨都不可能不密切關注,情勢更見微妙。 
  
  雖然遭遇深綠圍剿,蘇貞昌面對民進黨內選舉不能不提出他的大陸論述,看似拾回蔡英文借用的“臺灣共識”,但有了新的主張,即兩岸要互利互惠,共存共榮。但前提是要能確保臺灣所謂“國家主權”的生存發展。這些論述看似有意敷衍“臺獨”,又有迎合兩岸現實的傾向,但又距“九二共識”甚遠。頗見左右逢源,卻可能在“臺獨”支援者圍攻下左支右絀。 
  
  深綠的反蘇宣示集中于蘇貞昌的政治立場,反襯出“臺獨”支援者的焦慮,憂懼民進黨有可能正式揚棄激進“臺獨”路線,另辟以臺灣為主體訴求的表述。“臺獨”論述若因此裂解,或言之過早,但必有後續影響。相對的,民進黨內的深綠成員,眼見蔡英文選後公開主張要多接觸、多了解大陸,加上黨內的改革呼聲甚高,黨魁選後的民進黨,若隨即調整大陸政策,自有必要在選前出面攔阻。 
  
  蘇貞昌所以會遭黨內同志圍剿,既存在個人和派系間的恩怨,也關乎2016年大選,民進黨由誰出面爭取大位。蘇貞昌雖以2014年七合一的選舉為辭投入黨主席選舉,但誰都知道,蘇貞昌有意以黨主席來養望,再次投入大選。牽涉所及就不僅是深綠的焦慮,而是黨內對2016年有企圖心的集體焦慮,若加上政治上種種利害交關的考量,情況只會更見複雜。 
  
  例如深綠為陳水扁爭取特赦,蘇貞昌拒絕簽署,但又前往探監,此中權衡,即讓黨內深綠支援者無從一刀切;吳榮義、蔡同榮和蘇煥智皆標榜有“獨派”支援,對蘇貞昌只會更忌恨;而謝長廷、蔡英文和蘇貞昌結下的選舉恩怨和派系之爭,幾乎無從化解。黨主席之爭會成為反蘇擂臺自不必意外。唯在表像之下,其所反映的仍不脫“臺獨”意識形態和爭取大位的雙重焦慮。 
  
  蔡英文為民進黨打下609萬票的得票新高的同時,也預示蔡英文會是民進黨2016年最有條件取得提名的參選人,蔡蘇之爭大有可能重演,若讓蘇貞昌有機會當選黨主席,未來的競爭只會更激烈。與其拖到提名競爭的刀刀見骨,藉由黨主席之爭先予排除,對蔡英文本人及蔡係人馬言可謂本輕利重,自樂見黨內各方人馬出面圍剿。至論大陸政策兩人反倒是最接近的,蔡英文最後如何拿捏蘇的選情或仍有變數。 
  
  再就深綠言,正因為民進黨已恢複元氣,能和國民黨有效對抗,除了介意民進黨可能調整“臺獨”路線,對蔡英文的609萬票難謂沒有垂涎三尺之心;非僅深綠,黨內各派系又何嘗不想分一杯羹,蘇貞昌當然也不例外,在各有圖謀的情況下,黨主席之爭只會更激烈;唯就黨內其他有意角逐者言,蘇貞昌正有如最早冒出來的出頭鳥,非打不可。 
  
  至於蘇貞昌本人,大選提名受挫,此時若坐視黨主席棄而不取,只會距2016更遠而非更近。為了延續個人的政治生命,不論風險再大,也有必要一搏。面對深綠的挑戰,蘇貞昌很清楚,“急獨”主張只會是票房毒藥,愈是介意深綠的主張,愈不可能執政,只是黨主席選舉不同於大選,又不能不敷衍“臺獨”論述和“臺獨”支援者的觀感。 
  
  若非蔡英文打下609萬票,深綠或有可能另謀發展,轉向臺聯黨就是一個選擇,此時所以藉由民進黨主席選舉堅守“臺獨”路線,就是圖謀“還魂”,借力使力,拉住民進黨持續反中、反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民進黨為求執政而求改革和調整路線;但今天要選黨主席的蘇貞昌為了選情選擇左右逢源,大有可能兩面不討好,甚至左支右絀,蔡英文不圖大位則已,相同的情況或還會再現。除非大開大闔,公開揚棄“臺獨”,民進黨的黨主席之爭,不論誰出線皆可如是觀。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