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政策“霧煞煞”成為民進黨最大罩門

2011年08月16日 09: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一直語焉不詳,近來連綠營也開始紛紛對其發難,表達對不提出具體兩岸政策的不滿。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作為陳水扁時期處理大陸事務數年的蔡英文,對兩岸形勢應當相當了解,她的兩岸政策為何讓人“霧煞煞”,個中必有蹊蹺,既想植根于“獨派”,又想爭取中間選民,必定左右為難,兩岸政策勢必成為民進黨最大罩門。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兩岸政策主張始終欲語還休,據傳好不容易將在28日交由民進黨中執會通過的“十年政綱”對此也語焉不詳,引起綠營紛紛“發難”,並表達高度不滿。充分顯示蔡英文兩岸政策主張緲不可知,她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肘腋之患就此肇生。 

  蔡英文兩岸政策主張撲朔迷離,國民黨每多批評,外界或可解讀為要她説清楚講明白,但綠營頻頻“吐槽”就值得特別重視。最近一週來,先是前民代郭正亮指稱蔡英文不能回避ECFA如何善後的主張,認為蔡英文對兩岸經貿主張,總讓人産生“只有抽象原則,沒有具體政策”的感覺,同時直指蔡英文不能扮演哲學家。 

  繼而“獨派”大佬辜寬敏把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形容為“沒有內容、沒有意義,稱不上政策”;前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認為,民進黨如在選前仍採堅定否認“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立場,而不提出彈性的解套方案,將註定很難突破“執政”門檻,他並直言蔡英文若不願面對問題,照樣採取初選時的迂迴模糊立場,恐怕會讓選民失望而把票投給對手。 

  郭正亮、辜寬敏和陳淞山都是“鐵桿深綠”,絕對不可能和國民黨“聲氣相求”,他們之所以“發難”,無非“內部管道傳達無效,又擔心如此難以勝選”,才會異口同聲交相指責。惟蔡英文是“兩國論”的主要推手之一,又曾經擔任臺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多年,對於兩岸問題相當嫺熟,綠營中人對兩岸形勢了解程度幾乎無人能出其右,何以兩岸政策主張卻讓人“霧煞煞(閩南語,大意為“聽不懂或不能理解對方所講的內容或意思”)”?個中顯然大有蹊蹺。 

  歸納蔡英文過去3年來的言論,在政治上,她主張兩岸互不隸屬,不接受“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在經濟上,則強調“臺灣從世界走向大陸”,主張兩岸ECFA要送交WTO審查。總的來説,她是把大陸視為敵人,政治風險無所不在。蔡英文凡此觀念,本來就是民進黨的立場,她何以閃爍其詞不敢對外直説? 

  外界的質疑還不止如此,蔡英文反對“九二共識”,卻提不出替代方案;她聲言與對岸建立可長可久的架構,卻説不出架構內容;她認為ECFA立基於“九二共識”的雙邊貿易架構,對臺灣風險太高,但兩岸如陷入緊張狀態,多邊貿易架構如何朝臺灣有利方向運作?她卻不給答案;她想向美國保證,民進黨重新“執政”不再是麻煩製造者,但在“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不存在前提下,大陸和臺灣互動憑什麼讓步?她又無法解釋。 

  蔡英文對兩岸形勢不是不清楚,其政治立場又根植于“臺獨”,但她不想和“獨派”黏乎乎的貼在一起,又想向中間選民伸出擁抱的雙手,因而陷入“左右為難”的矛盾與衝突,只好用模糊立場和抽象觀念來回避質疑,圖能製造選民最大的想像空間。然而,中間選民對她不信任,綠營選民對她不放心,她就此陷溺于“內外交困”。 

  誠如陳淞山説,面對迅猛發展的兩岸經貿現實,蔡英文既不可能回避不答,也不可能含糊以對。距離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只剩5個月,蔡英文兩岸政策主張出現不確定性,將會被選民放大檢視,而使兩岸政策成為她問鼎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最大罩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