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民眾不會容許蔡英文不清不楚下去

2011年05月09日 10:44:00  來源:
字號:    

  針對是否“特赦”陳水扁以及接受“九二共識”這兩個問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直顯得閃爍回避。臺灣《聯合報》8日發表社論指出,這兩個攸關臺灣治理的重大問題,蔡英文若若在選前不能對此作出“是”或“否”的回答,若當選後,必將釀成不堪設想的危機。

  社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在選前必須回答兩個問題:一、若當選是否特赦陳水扁?二、若當選是否接受“九二共識”? 這兩個攸關臺灣治理的重大問題,蔡英文若當選,必將面對。她倘在選前不能對此作出“是”或“否”的回答,即不易建立她參選的正當性,且若當選亦將釀成不堪設想的治理危機。所以,她應在選前作出答案。

  蔡英文獲扁係及“獨派”的力挺,民眾皆在猜測蔡英文若當選會否以“特赦”陳水扁作為回報,這已是她不能回避的問題。想像中,蔡英文若當選,綠營必會出現“特赦”陳水扁的呼聲,要求實現“轉型正義”,甚至上街示威遊行;蔡英文若不順應這樣的“民意”,綠營必不會善罷甘休,使她難安其位;反之,她若就此“特赦”陳水扁,恐亦將引爆持異議者的憤怒,導致政局動蕩。由於這個問題將與蔡英文的領導正當性密切相關,因此蔡英文必須在選前即作出“是或否”的答覆,而不能僅以“嚴肅考慮”敷衍過去。

  至於“九二共識”,已是兩岸和平發展框架的前提與基礎。蔡英文若接納“九二共識”,始可言“若領導臺灣將延續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但蔡英文若不接受“九二共識”,則兩岸現今的和平發展框架即失依託,蔡英文屆時將以何種替代方策來處理兩岸關係,即應作出交代。這個問題也不能待若選上再回答,應在選前給民眾答案。

  蔡英文在許多治理政策上皆有鮮明主張,例如倡議“2025非核家園”、“反國光石化”、反對“成長挂帥”的經濟政策等,顯示其並不回避表現其政策立場;然她在是否“特赦”陳水扁及接受“九二共識”這兩個問題上,卻顯得閃爍回避。但這兩個問題卻可謂是她此次參選所面對的最重要的兩個問題,若始終支吾其詞,如何建立其參選的合理性與正當性? 

  其實,蔡英文亦知不能回避這兩個問題。例如,她原來根本否認有“九二共識”,而謂“不能教我承認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如今她已改口稱“九二共識”是“歷史框架”、“政治前提”,亦即不再説“九二共識”是“根本不存在”。至於特赦陳水扁,她也只説“嚴肅考慮”,並未説她沒有必須作出答案的責任。

  在此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這兩個議題是社會歧見最大、且對臺灣地區民心影響最深的議題;蔡英文作為這個職位的競逐者,不能不對此作出明確表態。蔡英文常將她不願作答的題目,諉稱可交付民眾討論;而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過程,正是民眾討論的過程,只要馬英九及蔡英文均對這兩個問題表態,即可經由選舉得到民意的答案。蔡英文若在選前不給回答,即是對選舉民意見證機制的否定。

  蔡英文經營的選票架構是“綠營”加“中間選民”。而是否“特赦”陳水扁及是否接受“九二共識”,卻可能是在綠營與中間選民之間歧見最大的議題;蔡英文想以拒絕回答來維持平衡,但她若當選,即不再可能模棱兩可,而蔡英文屆時所作的任何決定,必將使她一部分的支援者感到失落與受騙。例如,她若“特赦”陳水扁,中間選民能接受嗎?反之,她若不“特赦”陳水扁,綠營又能饒過她嗎?且“一邊一國”的陳水扁出獄後,會讓蔡英文清靜嗎?“九二共識”的牽動亦類乎此。因此,她必須在選前説清楚。

  這兩個問題,既是蔡英文若當選必將面對的問題,因而她應當在選前即作出答案。如果選票贊同她的主張,她至少可借民意建立她若當選後的治理正當性;但若她回避這兩個問題,不在選舉中徵得民意背書,而欲在當選後再見風轉舵,那時,不但難以維持其領導臺灣的正當性,也可預見整個臺灣及兩岸皆將面臨一場撕裂、震蕩的浩劫。

  蔡英文必須在這兩個問題上有了清楚的答案才能進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始是理性及負責的態度,且民眾亦不容許她繼續不清不楚下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