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提兩岸對話是政治考量還是誠意互動?

2010年05月05日 08:42:00  來源:
字號:    

  在“雙英辯論”後,蔡英文提出“民進黨願在不預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與大陸進行直接並實質的對話”。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雖然我們並不清楚蔡英文提出這種説法的真正用意為何?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兩岸對話”絕對比“臺獨對抗”有利。

  

  全文摘要如下: 

  眾所週知,“臺獨”完全沒有實現的空間。然而,過去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在“臺獨”意識形態的作祟下,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與“經濟隔離”的政策,也屢次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結果不但造成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的窄化,也使臺灣經濟面臨邊緣化的危機。

  在國際客觀的情勢下,在加上兩岸血緣相同,文化同源,經貿關係密切,且比鄰而居,臺灣理應順應國際和平發展的潮流,走兩岸和平發展的路線,這才是為臺灣兩千三百萬同胞的福祉及後代子孫著想的發展道路。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道路,目前馬英九所揭橥的發展方向為:

  在政治面:擱置爭議,維持現狀,依據“九二共識”,展開實質對話。自馬英九就任後,兩岸海基、海協兩會一共舉行過四次會談,簽署12項協議與陸資赴臺1項共識。

  在國際面:提升美臺關係,不做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

  在經濟面:加強兩岸經貿合作,在當前全球化的浪潮下,臺灣必鬚根據自身的條件,擬定最佳的經濟戰略來因應。在經濟結構上,一方面,臺灣自身必須重視研發,優化産業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在全球供應鏈上找到最適合的發展位置。另一方面,面對大陸, 善用大陸,讓大陸成為臺灣的契機。

  最後,在發展策略上:臺灣位處亞太地區的樞紐地位,擁有絕佳的地理優勢,發展成為世界各國進入大陸的“亞洲門戶”。在此目標之下,臺灣必須採取開放政策,持續加速自由化、國際化的腳步,加緊與全球開放的體系接軌並與大陸經濟整合。

  展望未來,美國的“一中政策”及大陸的“反獨”政策不可能改變,在此先決條件下,臺灣應該與大陸對話而不是對抗;和平發展而不是流血戰爭;經貿合作而不是封鎖圍堵。尤其是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是無法抗拒的世界潮流,兩岸應儘速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建立雙方經濟合作機制,一方面讓臺灣善用大陸豐富的生産資源及廣大的消費市場做為自身經濟發展的腹地,另一方面透過與大陸的經濟整合亦可避免臺灣被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所邊緣化。

  目前馬英九已經根據國際現勢與臺灣自身經濟發展需要,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與大陸展開良性互動與對話,誠摯希望蔡英文能支援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並持續與馬英九進行對話,為朝野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也唯有臺灣內部能整合一致的意見,才能團結起來,壯大經濟實力。

  另一方面,也期盼蔡英文是真心誠意地與大陸進行直接並實質的對話,畢竟兩岸對話絕對比“臺獨對抗”有利。也唯有透過兩岸對話,建立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臺灣經濟才能長遠發展,為人民開創安居樂業的大環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