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走向陳水扁化 民進黨的悲哀

時間:2010-04-29 15:17   來源:台灣網

  二十五日的馬蔡辯論,是一場高水準的辯論。根據調查,臺灣有將近一半的人在收看這一場朝野有關ECFA之辯,顯然這是民眾高度關心的議題,因此,不論民眾觀看的動機為何,這場辯論的形式與內涵必然會有影響。

  在辯論之前,各界原本憂心這場辯論,就像過去兩黨交鋒一樣,會淪為意識型態的鬥爭。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社評指出,蔡英文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整場辯論,蔡英文沒有“仇中排華”的情緒性語言,沒有挑動敏感的族群議題,沒有煽動“公投”的主張,而是就ECFA論ECFA。蔡主席談的是臺灣的發展戰略,質疑的是當局的盲點。因此,蔡的表現,形塑了一場高水準的辯論,不能不令人喝采。只是,這個喝采只延續了一天的時間。

  社評推測,蔡英文在辯論中所表現的策略,應該是基於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她的人格特質,本來就比較適合走理性路線,那些陳水扁或四大天王的話,蔡英文恐怕都説不出口。第二個理由是蔡英文本來想訴諸中間選民,因為泛綠的版塊是鐵板一塊,她的任務是贏回2008年失去的中間選民。所以,在辯論場上,她很清楚地的告訴中間選民,她並不是一昧反對ECFA,而是要循序漸進,要堆積木。換言之,她展現的是與馬英九的同質性。就這一點而言,蔡是成功的。

  然而,就在辯論後一天,蔡英文接受臺灣“三立”新聞的專訪,把主要的火力放在ECFA“公投”議題上。她甚至宣稱,民進黨會盡全力在“立法院”阻擋ECFA,但若擋不下來,就會用“公投”來訴決於民眾,而且2012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就會發動廢止ECFA的“公投”。很多人不解,不過才隔一天而已,一個辯論場上理性溫和的蔡英文,為什麼變成了電視機前焦土抗爭的蔡英文呢?

  社評認為,主要原因是戰略落差與權力落差。先談戰略落差,蔡英文心中思考的贏回政權的戰略,因此,辯論這一場戰爭,她在乎的是中間選民,而不是輸贏。換句話説,蔡英文看的是整場戰役,而民進黨群眾看的是一場戰爭。民進黨的群眾可不管戰略問題,他們希望看到的是在辯論上口舌如劍的黨主席。辯論結束之後,各界幾乎一面倒地認為蔡英文的表現遠遜於馬英九,使蔡英文面臨極大的壓力。

  民進黨的支援者還是鐵板一塊,不過,他們不滿的情緒可能被利用。尤其蔡英文在民進黨內沒有群眾基礎,她靠的是派系的平衡而維持其地位,因此當她面臨派系人物的威脅時,無法動員群眾。蔡英文在辯論場上的表現,讓一些派系有了見縫插針的機會,因此,她不能不向群眾表態,表示她實際上和他們站在一起,同時不給派系人物造反的機會,尤其接下來“五都”選舉來臨,蔡英文更不能處於被動地位。

  社評最後感慨,值得思考的是,像蔡英文這樣的政治人物,都無法擺脫民進黨的結構,反而不得不走向陳水扁化,這豈不是民進黨的悲哀,臺灣的悲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