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和平勢不可擋 民進黨後悔還來得及嗎?

2010年04月22日 09:27: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主流民意高度期望兩岸和平、經貿互利。民進黨執政期間的“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日前在接受香港《中國評論》月刊訪問時坦承:“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錯失發展契機。”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點評文章認為,事實確實是如此,否則國民黨從2005年4月起所推動的國共和解,也就不會獲得臺灣主流民意的高度認同。

  全文摘要如下:

  2000年5月陳水扁于就職典禮上,提出了不搞“臺獨”、不廢“國統會”等的“四不一沒有”,立即止住了大陸對他的疑慮,大陸並且表示“聽其言觀其行”。當時,陳水扁擁有相當好的條件來推動兩岸關係,因為他是以實施兩岸直航、“三通”作為競選政見,更在上任後宣稱,當年是推動落實兩岸“三通”最重要的一年。 

  如果當時陳水扁在“四不一沒有”的基礎上,和大陸協商“三通”,必獲正面回應,兩岸關係即可一改李登輝後期的緊張局面,再透過恢複製度性協商來穩定及發展兩岸關係,臺灣也可修補因李登輝“兩國論”而造成的不滿,陳水扁的歷史地位將無可限量。

  偏偏民進黨在陳水扁主導下,于2002年8月發動定位兩岸為“一邊一國”;2004年扁競選連任時,以“對抗中國”為宣傳主調;2006年元月廢除“國統會”、“國統綱領”;2007年元月進行對兩岸經貿的所謂“積極管理”;2008“大選”時,在扁的策動下,又大搞“入聯公投”。這一連串衝擊臺海紅線的舉動,造成臺海局勢持續緊張,也都違背臺灣民意。 

  因此,2005年3月國民黨主席連戰委請副主席江丙坤率團訪問大陸,並與中共中央臺辦舉行1949年兩岸分治之後的首次國共兩黨會談,立即贏得多數臺灣民意肯定。連戰隨即于次月赴大陸展開“和平之旅”,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進行了自1949年9月兩黨領導人會談後,時隔整整六十年的兩黨首腦會談。自此之後,國民黨的民意調查支援度扭轉了五年來持續落後於民進黨的態勢,而開始一路領先民進黨,馬英九也在競選期間,一再重申以胡連會談公報來推進兩岸關係。至今,馬的兩岸政績居其各項政績之首。

  以上史實完全可以證明,臺灣主流民意高度期望兩岸和平、經貿互利。既然邱太三有所感慨及反省,如果黨主席蔡英文擬訂中的“十年政綱”,仍未在兩岸關係上提出回應臺灣主流民意的務實主張,只會在這個攸關臺灣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課題上,繼續落後於國民黨,以致在2012年選舉中沒有優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