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黨改增強團結互信 國民黨選情因素正逐漸增長

2010年03月30日 09:15:00  來源:
字號:    

  與前不久幾次地方性小型選舉時出現的“團結的民進黨戰勝分裂的國民黨”現象相反,在今年底“五都”選舉的參選人爭奪過程中,似乎又再出現“團結的國民黨應對分裂的民進黨”態勢。澳門《新華澳報》今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國民黨內的風氣正在逐漸轉變,很明顯是基於兩個因素。其一是受到前不久的幾場選戰慘敗的震撼教育,正痛定思痛,要吸取教訓。其二是馬吳金團隊也從前段時間的失利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正逐步轉變作風,調整政策,力踐精厲圖治。

  全文摘要如下:

  與前不久幾次地方性小型選舉時出現的“團結的民進黨戰勝分裂的國民黨”現象相反,在今年底“五都”選舉的參選人爭奪過程中,似乎又再出現“團結的國民黨應對分裂的民進黨”態勢。實際上,在民進黨方面,只是一個臺北市和新北新參選人之爭,就已是詭謀奇出,爾虞我詐,大有三年前黨內“總統”和“立委”初選時刀刀見骨見血慘象之勢。而高雄市的“秋菊”之爭,更是已超越過去只是在黨內各派系之間爭鬥的老傳統,而是發展到號稱內部最團結、紀律最嚴明的“新潮流”內部的爭奪。至於臺南市,民進黨在絕對優勢之下,黨內各大派系都要坐享其成,因而都有代表而人物虎視眈眈。只有大臺中市較為平靜,已在此深耕多年的林佳龍,只要能成功抵制謝長廷“空降”,就可穩握出線權。由於謝長廷受制于“退出政壇”的政治承諾,看來黨中央因為因為顧忌他的“抓耙仔案”而不願徵召他,林佳龍應是能再次代表民進黨出戰胡志強。

  相對於民進黨的紛亂,國民黨方面正逐漸整合成功。在臺北市,爭取連任的郝龍斌同遭的雜音逐漸消落。隨著丁守中的宣佈打消參選念頭,其他的一些也曾聲稱參選者,看來將不會得到黨中央的祝福,這使得郝龍斌能夠集中精力處理臺北市市政,爭取在選舉投票之前拿出效績,讓“空降”的蘇貞昌難以抓住挑戰的著力點,而“貓纜”的順利復開,已打響了頭炮。新北市已篤定是朱立倫代表國民黨征戰,他本人也已熬過了是否參選的“天人交戰”階段,並已選定了競選總部的位置。更令人感到寬慰的是,國民黨名譽主席吳伯雄和現任臺北縣長周錫瑋,將分別擔任朱立倫的後援會會長和競選總部主委,將真正體現國民黨“精誠團結”的理念。至此,國民黨在北部兩重鎮的陣腳,已經穩定。而隨著臺中縣副縣長張壯熙昨天中午在與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懇談後發表聲明宣佈退選臺中市長,胡志強也已消除了後顧之憂。從雙方陣勢看,國民黨極有可能穩穩守住這三個“都”,算是勝選,而本來有機會取得“坐二奪三”勝利的民進黨,卻因蘇貞昌的個人政治野心而有可能完全破局,難以為2012年“總統”選戰集聚氣勢。

  現在國民黨選情最難困的是高雄和臺南兩市。昨日有消息説,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張顯耀“毛遂自薦”,願意征戰高雄市。倘國民黨真的起用張顯耀,等於是讓親民黨心甘情願地去冒輸選的風險,輸了自己的責任也不是太大。實際上,張顯耀從未在高雄縣、市地方服務,其主要的影響力是在軍眷集中的左營營區,能否打贏這一仗,把握不大。除非是楊秋興不服陳菊,自行脫黨參選,讓其可收“漁翁之利”。但另一個問題是,這次“五都”選戰還有一個“市議員”選舉,各政黨的市長候選人必須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帶動黨籍市議員候選人的選情。結合各種因素分析,張顯耀未必能很好地發揮這方面的作用。因此,國民黨是否接納張顯耀的請戰,還需詳細考慮。

  “五都”選舉的選情,還將受到另一個因素的制約,那就是ECFA能否順利簽署,簽署後其效果能否很快地顯露出來。如果溫家寶總理的“讓利説”果然能轉化為現實,ECFA不但沒有令臺灣中南部農民和中小企業主的利益受損,相反還能令臺灣民眾普遍受益,再加上臺灣經濟景氣的紅燈已經亮起,各項經濟指標已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這是國民黨的一大利多因素,相信將大有助於國民黨的選情。

  國民黨的逐步整合,還體現在黨中央整頓不分區“立委”作風初顯成效方面。金溥聰秘書長為了“收拾”親民黨背景的黨籍不分區“立委”羅淑莊,費煞苦心。如何能令到羅淑莊這些經常“炮口對內”的“立委”,能夠收斂其亂放炮作風,不再上親綠媒體向自己的黨和同志放炮,又可避免予人“國民黨內一言堂”、“鴉雀無聲”的印象,必須小心拿捏,慎重以對。金溥聰採取的辦法是帶領羅淑莊等不分區“立委”下鄉,讓其親耳傾聽基層群眾對這種“炮口對內”的做法,及黨中央未能很好對之進行監管極為不滿的情緒,接受“震撼教育”,確實不失是一著高招,既可讓羅淑莊等人親身感受到黨內基層對自己的普遍不滿,及對這種作風將會分裂黨的懮慮,又可避過“黨中央出手”的嫌疑。而一向習慣當自然的羅淑蕾似也明白到自己的境地,頗為痛快地答應願意跟隨金溥聰下鄉。如果此招生效,國民黨就可在“五都”選舉前推卸這個隨時可能會爆炸的不定時炸彈。

  國民黨內的風氣正在逐漸轉變,很明顯是基於兩個因素。 其一是受到前不久的幾場選戰慘敗的震撼教育,正痛定思痛,要吸取教訓。其二是馬吳金團隊也從前段時間的失利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正逐步轉變作風,調整政策,力踐精厲圖治。

  其實,在“五都”選舉開始前的參選人之爭中,一些地方派系勢力人物的要嚷要參選,未必是真動作,只不過是要借此向黨中央施壓,爭取地方派系利益而已。如臺中縣副縣長張壯熙昨日會見金溥聰後當即宣稱退出大臺中市長選舉,就是一例。

  另一方面,馬英九團隊的溝通和執行能力增強,尤其是作為民選地方首長出身的吳敦義,具有很強的執行力,並對民意能有很及時的了解和響應,其上任後改變了行政效率低,忽視民眾等的問題,挽回了執政團隊的形象。因此,有利於國民黨選情的因素正在逐漸增長之中。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