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馬英九當局應徹查319案真相 給民眾交代

2009年03月19日 09:45:00  來源:
字號:    

  五年前臺灣選舉發生的的“319槍擊案”,讓陳水扁和呂秀蓮以極為有限差距的選票贏得了選舉。 “319槍擊案”發生迄今五年,五年下來,島內執政政黨已經輪替,但“319槍擊案”的真相卻始終無法水落石出。

  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俞雨霖的分析文章指出,不論就政治的、歷史的、司法的觀點來看,臺灣每個公民都可以有一百個理由,要求馬英九當局徹查“319”真相。沒有真相,就沒有“總統”,這是當年國民黨對319的反應。但對一般民眾來説,沒有真相,沒有民主,這是臺灣民主發展史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馬英九當局絕不可認為已得到政權,就可以打馬虎眼。

  俞雨霖説,馬英九當局上臺已經一年,“319”的真相不僅仍深陷迷霧中,甚至連追查工作也停頓了。不少民眾甚至置疑,馬英九當局究竟在怕什麼?難道在享受權力之餘,很快就忘了當年要追求真相,還社會公義的可貴訴求。

  馬英九當局的兩位大將,臺當局“法務部長”王清峰、臺當局“國防部長”的陳肇敏,在政黨輪替前,都是“319真相調查會”的主要成員。當年他們無畏于陳水扁共犯結構的政治打壓,無畏于陳水扁共犯結構祭出的抵抗權的干擾,艱難地調查“319案”,他們的義行,確實讓不少泛藍民眾感念不已。雖然調查之時困難重重,但“真調會”還是盡全力調查,得出了“319槍擊案”造假的結論。如今,王清峰已貴為“法務部長”,卻對319真相的調查遲遲無所作為,一付好官我自為之的樣子,令人嘆息。

  對比之下,“319槍擊案”的受害者呂秀蓮,近日為厘清“319”真相,還特地撰寫了一本親身經歷與解讀真相的相關著作,並舉出了四種可能性,姑且不論呂秀蓮的推理能力,但呂秀蓮這種執著追求“319”真相的毅力,要遠比王清峰等一幹如今的政治既得利益者高尚得多。

  呂秀蓮的“319”新書,提出了槍擊案的4種可能性,其中又以黑道犯案最可能,綠營不可能,原因是根據民進黨的民調,當時陳水扁已經領先,因此不需要搞這種手法。由呂秀蓮的書中敘述,她似乎真的相信陳水扁所言他們已經領先的訊息,但外界幾乎所有的訊息都顯示,陳水扁已必敗無疑,當時外界也在擔憂陳水扁會搞奧步,果然發生了“319槍擊案”,陳水扁也以極為有限差距的選票贏得了選舉。

  俞雨霖指出,呂秀蓮書中闡釋的主軸也有正確的部份,她徹底置疑陳水扁主導的“319”調查結果,就一語中的。但呂秀蓮提出的最大犯案可能性,就有點狂想成份了。如果以創意能力來評斷,確是獨步古今。但用邏輯思考來評斷,恐怕達到了天馬行空的境界,必需要“腦筋急轉彎”才能跟得上呂秀蓮的推理。

  如果要問呂秀蓮對於“319”案的邏輯推理問題何在?簡單的説,就是因果混亂。邏輯思維或推理的核心在於:因果因果,有因才有果,無因就無果。不能只問果不説因。若只有果沒有因,就缺乏邏輯的可驗證性。陳水扁主導的319調查所以遭嚴重置疑,問題就在不談因只談果,而且獨沽一味,不查程式,不查動機,只想對號入座。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包括呂秀蓮在內的絕大多數臺灣民眾,都不信賴陳水扁共犯結構的調查結果。
  
  如今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319槍擊案”五週年前夕,正式以國民黨的名義提出了要求“法務部”加派人力調查“319槍擊案的”建議案,應該是感受到民意的期盼,對於一向對民意反應遲鈍的國民黨來説,也算值得肯定。至於馬英九當局是否會劍及履及的啟動全面調查機制,仍待觀察。但在國民黨全黨的壓力下,在臺灣絕大多數民眾希望追求319真相的訴求下,相信馬英九當局不會逆民意、逆黨意而行。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