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高中課綱減文言文?媒體呼籲“救救孩子”

2017年08月23日 09: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3日發表文章指出,臺灣“教育部”課綱審查會欲將高中語文課的文言文降為10篇,平均一學期只需念1至2篇,文言文僅有陶淵明《桃花源記》、蘇軾《赤壁賦》、司馬遷《鴻門宴》、范仲淹《岳陽樓記》四篇入選,其餘均為臺灣古詩文,其中《七星墩山蹈雪記》是灣生(日據時代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寫的文言文。兩相比較,直可讓有識之士毛骨悚然,在此拜託“教育部”高官三思。

  臺灣《中國時報》23日也報道説,臺灣原本已經底定的“12年公共教育語文領綱”,因為2016年政黨輪替後,課綱重審,於是有關高中余文教學數個重要元素:文白比例、共同核心選文、文化教材範圍,因為有學生代表提議,進入全面重新審議。近日“12年語文領綱”的審議之所以引發爭議,關鍵出在幾個核心的因素:

  一、文白比例:臺灣的2006年、2010年、2012年課綱,高中3年文言文比例是45%、55%、65%,逐年遞增,此次修訂,將大幅腰斬到30%以下。

  二、核心選文:為因應“一綱多本”的要求,核心選文有助於教科書編輯上,能有聚焦的選文。“12年語文領綱”原定案40篇選文,降到10篇,甚至有提案廢除核心選文。

  三、文化教材:刪除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建議授課年段及選材範圍,且刪除每冊應選一課文化經典的選文規定。

  四、課審會許可權爭議:課綱修訂由各領域專家組成“課綱委員會”,歷經會議、公聽與反覆會議提出,但課審會議之“普通高中分組”不接受,由生物、地理、自然等各科委員與學生代表,提出選文內容,還進行網路投票,決定出10篇選文。

  原本學生共同學習的40篇選文中,一夕之間,只剩下4篇,原本教科書中優美的經典臺灣古典文學作品,鬱永河的《裨海紀遊》選,鄭用錫的《勸和論》,以及連橫的《臺灣通史序》,就一夕退出教科書。

  這次《12年語文領綱》的審查與討論,已經嚴重傷害了臺灣未來文學、語文教育的發展,程式的不正義與黑箱更令人匪夷所思。至少産生幾個顯而易見的弊端:

  一、高中語文文言文比例一旦下降到30%,將低於目前初中三年級的35%,並不符合12年公共教育循序漸進的學生能力要求。二、相較于中國大陸、香港與馬來西亞高中語文教材,重視文言文與世界文學,臺灣的變革缺乏方向,勢必導致高中學生語文能力、識讀經典文化的能力,將遠低於國際中文學習標準。三、文學經典的確認,要仰賴學養深厚的學者專家,無論是臺灣或中國大陸的古典文學,臺灣都有浸淫深厚的學者可供諮詢,課審會徑自決議,並不妥當。四、中華文化教材是否應當教?教哪些內容?已經無人聞問。五、語文教育長期不重視世界文學、小説、戲劇、應用文、演講、辯論等類型與議題,也乏人討論。

  文學與語文的教育,看似無用,實有大用,看似不合時宜,其實經世治國,還請各界多關心此一大問題,救救孩子們!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