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桃園機場捷運為何修了二十年?

2017年02月08日 07:2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從臺北到桃園的機場捷運,經過20年的延宕後終於通車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媒體的攝影機前,豎起大拇指比了個“讚”。她説: “20年實在等得太久,一定要讓這個等待更值得。”這話是什麼意思?她是説只要機場捷運通了車,過去的爛賬都可以一筆勾銷了嗎?臺灣人多患有健忘症。有評論者説,機場捷運工程,犯了公共工程所能犯的所有錯誤,純粹是人禍造成的。

  臺灣的公共工程建設是出名的慢。臺北市第一條捷運木柵線(現在的文湖線)于1988年動工,8年後才通車。臺北通宜蘭的雪山隧道,花了15年時間。桃園機場捷運更是後來居上,打破紀錄費時20年才通車。

  1996年臺灣當局決定興建機場捷運,1998年長生公司得標,後爆發財務問題倒閉退出。2002年底陳水扁當局將機場捷運交給“中華工程”接手。地方政府為爭取土地開發,要求機捷路線由直線改彎,在規劃上與“中華工程”不一樣,導致“中華工程”也退出。10多年後,機場捷運于2006年重新啟動,正式開工。但是負責這項建設的單位,因為進度掌控不佳、承包商無能等因素,一再出現問題,發生了“六次通車跳票”的紀錄,追加耗費的預算十分驚人。這種紀錄在全世界都算是樁奇聞,丟臉丟盡。

  延宕通車20年,堪稱為“藍綠共業”,然而竟然無人追究。歷經4位臺灣地區領導人,沒有一位具有最起碼的擔當,敢於負起這個政治責任來。如今終於通車了,現任負責人試坐時還喜滋滋地豎起大拇指來,好像是她立下的一項大功似的!

  最令民眾擔憂的是,這場“機場捷運慘案”並沒有給歷屆執政者任何教訓,未來公共建設工程的腳步恐怕會更加緩慢。因為任何牽涉到某方利益的建設,有關集團都善於發動某種民意來抗爭。即使好不容易擺平各方爭論,在包建工程過程中包庇、舞弊、利益輸送的勾當幾乎也是難免的。一旦擺不平,雙方對簿公堂,完工的日子勢必遙遙無期。

  現在的桃園鐵路“高架化”已改為“地下化”,工程經費增加了600多億元新台幣;眾所週知的臺北大巨蛋,因為臺北市長柯文哲要表現他的政治性格,不惜毀棄前任市長的契約,使得巨蛋工程長期停工。未來臺北市政府將如何賠償損失?可憐的臺北市民!

  中國大陸20年前開始建設高速鐵路,目前高鐵已四通八達,總裏數高居世界第一。同樣的20年,海峽兩岸在公共交通建設方面的差距簡直有天壤之別。原因何在?經濟條件、社會需求、政治制度、發展方向、民粹倡狂……這些都頗值得深入討論。(馬康莊,作者係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