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一場大雨給桃園機場的教訓

2016年06月08日 14: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臺灣前“營建署署長”陳光雄的評論文章,從專業角度分析此次桃園機場事件的原因及如何亡羊補牢的作業程式。作者直言,檢討之餘,亡羊補牢,以此為鑒,同樣的錯誤不容一再發生。

  評論摘編如下:

  6月2日的一場強降雨,造成桃園機場淹大水,暴露了臺灣國際機場的防、救災能力如此不堪一擊!雖然董事長及總經理同遭撤換,卻已丟盡了臺灣的顏面,造成有形無形的損失,莫此為甚。

  一般人對災害的發生,也許都會歸罪于“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然而對於已興建營運達40年以上的桃園機場而言,應非先天不良,因為當初機場特定區的畫定、開發過程,從調查、規劃、環評等都經過都市計劃單位及嚴格的審議機制,審查通過後發包興建,但近年來卻屢屢出包造成災害,顯屬人謀不臧的“後天失調”。

  近年來為因應入出境人數的激增,桃機一航廈完工後,不久即面臨國人的要求興建二航廈、三航廈,先後趕工施作,又因“政府採購法”的不夠周延,造成航站內的各項工程由不同廠商得標承作,施工單位又急功近利,甚或偷工減料,未能重視工程品質及界面的整合。根據“行政院”工程會的調查報告,此次大雨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為機場地下管線三孔箱涵因異物阻塞,又因桃機人為疏失應變能力不足,防水閘門沒有及時關閉,導致積水倒灌災情一發不可收拾,這顯現出桃機工程在監工、管理、維護及人員教育訓練都出了問題。

  一場大雨造成如此重大災情,給予主管單位人員的教訓,不可謂不大,更不是撤換掉董事長、總經理就可消除民眾之怨氣及焦慮。檢討之餘,亡羊補牢,以此為鑒,同樣的錯誤不容一再發生,更期許今後所有公共工程的施工、管理、維護都要建立一套標準作業程式,不能存有任何僥倖之心。

  由於這一場大雨災情,又讓人想到當局組織改造工程遲遲未能完成,以致中央到地方的防救災工程缺乏整合機制,當局部門間各自為政,如何減災防災著實令人憂心。(陳光雄 作者係臺灣前“營建署署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