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日核災區食品要進臺灣 先過民意這關

2016年11月08日 09:2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繼對加拿大牛肉解禁後,日本核災地區農産品進口是否解禁再度引發外界關注。臺灣《中國時報》11月8日發表農經學者的文章指出,儘管臺灣官方引用日本農林水産省提供的2015年監測數據共檢測26萬538件,超標者共279件約0.1%,認為不合格率微乎其微,有意修改進口規定,將福島以外的群馬、櫪木、茨城、千葉4縣市,改由高風險管控、嚴格抽驗,福島縣則仍暫時維持禁止輸臺。

  但問題是有關輻射污染和食品風險評估,不能只靠當事國官方的調查報告,必須要有自我的檢測與評斷的依據;何況不僅日本官方調查報告中有0.1%不合格率,超標食品包括稻米、豆類、雜糧類、野生菇類、野生蔬菜類、野生鳥獸肉類、淡水水産品類等,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檢驗福島當地近90萬個食物樣本,也還有0.6%樣本超標。

  對此臺當局有必要深入了解其採樣地點、採樣方式、檢驗設備等,並找出污染原因所在,不能貿然開放。

  再者臺當局擬將福島産品與其他4縣市農水産品分開處理,問題是過去曾發生商人將福島地區生産的農水産品,偽裝成日本其他縣市産地證明矇混輸入臺灣及大陸的案例,尤其臺灣為日本重要農水産品進口國,每年進口農水産品數量龐大,民眾難以安心。

  還有日本核廢水均直接排入海域,核污染對海洋生物影響較陸上生物深遠且複雜,有專家指出輻射污染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將達數十年之久,顯示輻射對農水産品影響的時間長短、層次、嚴重性需要分開考慮,無法一體適用。目前雖有國家採取全面解禁(如加拿大、紐西蘭等),或是將原本的限制輸入地區與品項範圍縮減(如美國、歐盟等),但是多數國家對於自福島進口“海産品”還是採取較農産品嚴格的作為(如韓國、中國大陸等)。

  根據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2015年針對全國3000人的調查報告顯示,還有33.4%受訪者會盡可能避開可能被核污染的産地商品。在臺灣食安頻頻出包、當局把關能力備受質疑的情況下,臺灣消費者疑慮更高。鋻於臺灣對日本農水産品解禁並沒有急迫性,且臺當局相關單位並未針對此議題公開徵詢民眾意見,決策過程確有瑕疵。民進黨“立委”應以民意而非黨意為依歸,力促臺當局資訊公開透明,而民眾也應該發聲,否則臺當局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宣佈解禁。反正離下次選舉至少還有2年,生米已煮成熟飯,民眾能奈我何!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