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一葉知秋 六合夜市衰退不是個案

2016年09月23日 10: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評論,以臺灣高雄六合夜市的衰退為例,説明當下臺灣旅遊業的警示。評論認為,六合夜市的衰退,有二大省思。第一、坑殺陸客,最後砍到自己。第二、臺當局如再漠視、甚至逃避陸客問題,明年的經濟成長率恐怕不樂觀。六合夜市絕對不是單一個案,一葉知秋,恐是臺灣經濟這個籃子,失去最大顆雞蛋的一大警報。

  評論摘編如下:

  陸客大減問題,520後持續考驗蔡英文當局的兩岸關係政策,觀光業者走上街頭,大聲吶喊“要客源、不要貸款”。陸客不來,除了新當局對“九二共識”這道必考題拖延不繳卷外,過去幾年,部分不肖業者將大陸當肥羊宰,殺雞取卵的結果,退潮的速度比其他地方快得多,其中又以高雄六合夜市最具代表性。

  過去六合夜市不僅是陸客到高雄必遊景點,也是島內民眾到墾丁、恒春首選的停留中繼站。六合夜市有知名的廣東粥、東山鴨頭、客家湯圓,計程車招呼站旁邊的飛鏢射氣球,有吃又有玩,大人小孩不用花大把鈔票,就能吃得飽、玩得盡興。

  看準六合夜市的多樣性與在地性,旅行社導遊帶著陸客逛夜市。隨著陸客愈來愈多,攤商開始將陸客當肥羊宰,價格愈來愈貴,尤其水果簡直貴到下不了手,幾乎是臺北士林夜市的翻版,加上服務態度不友善,疾言厲色地斥責動手“摸”水果的客人,本地人開始不去六合夜市,六合夜市成為陸客“專屬”的夜市。

  有網友日前在“批踢踢”貼出當晚逛六合夜市的照片,寫著:“好久沒逛六合,明明天氣好,結果遊客少到誇張,到底跑去哪了?老闆很閒地發呆。”答案很簡單,也很清楚,部分攤商看不起陸客,來一個坑一個,客群已逐年減少了,再加上新當局上臺後,兩岸關係結凍,陸客大減,六合夜市二度受傷,潮起潮落的速度比其他觀光景點更快、更嚴重。

  六合夜市的衰退,有二大省思。第一、坑殺陸客,最後砍到自己。陸客有錢,但有錢不會永遠呆呆被坑,長久以來,部分民眾看不起陸客,陸客來臺觀光和商家起衝突的事件時有所聞,當衝突愈來愈多時,陸客拒買抵制,最後受害的反倒是商家自己。只有減少兩岸觀光交流的衝突,對陸客多一分尊重、少一分歧視,才能利人又利己。

  第二、臺當局如再漠視、甚至逃避陸客問題,明年的經濟成長率恐怕不樂觀。從今年到明年,臺灣的經濟表現依舊是“外溫內冷”,出口最壞的狀況雖然已經過去,但只是走出隧道盡頭,並未看到春燕飛來;內需在缺少陸客支撐下,談谷底翻身更是奢望,尤其陸客團牽動多個産業的上中下游,在加乘效應下,影響層面比日、韓、歐、美旅客更大、更深遠,因此即使官方不斷釋放來臺旅客“不減反增”訊息,但反映在業者的實際業績上就是衰退,官民感受天差地遠。

  六合夜市從萬頭鑽頭到小貓兩三隻,無疑是開放陸客來臺的縮影,部分攤商短視近利搞爛自己招牌,新當局上臺兩岸關係生變,陸客來臺人數大減。六合夜市絕對不是單一個案,一葉知秋,恐是臺灣經濟這個籃子,失去最大顆雞蛋的一大警報。(陳敏郎)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