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當局應儘快公佈陸客火燒車事件真相

2016年09月06日 08: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6日社評指出,7月19日桃園機場大陸游客火燒車事件,26位遼寧觀光客無辜喪生火場,事故至今超過50天,依然真相不明,先不談政治面上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單就標榜“人權”的臺灣,如此重大車禍檢警偵辦態度竟然如此鬆散泄沓,這豈止是文明社會的恥辱。

  回頭梳理這起慘案的發生經過。719火災之後,桃園地檢署偵辦,729之前,桃檢數度召開記者會,對媒體透露新發現事證,包括遊覽車司機蘇明成曾經改名、個性孤僻與人不睦,曾性侵女導遊刑事二審判決有罪必須入監服刑,民事判賠90萬元(新台幣,下同);又透露車上竟發現5罐汽油,分置行李間與駕駛室,駕駛室的汽油已焚燒,蘇明成遺體抽血檢驗呈重度醉酒狀態等。

  桃檢陸續釋出的事證,來自參與辦案的不同單位,其間雖無必然因果關係,但拼圖板就那麼幾塊,民眾自然會拼出接近的拼圖全貌,以致火場鑒定報告雖未提出,桃檢也尚未偵結,民眾的認知幾已確定。蘇明成未審即遭定罪,衝擊不僅是他個人,觀光業、遊覽車遭污名化,陸客怕臺灣不敢來,甚至有“要保性命,遠離臺灣”的訛傳。

  桃檢預告火場鑒定已告一段落,鑒定書即將公佈,但桃檢的動作卻在7月底戛然而止,臺當局“行政院長”林全8月1日曾説:“司機是否酒駕需看火場鑒定書”,之後即無任何續聞。各界對已故駕駛的驗血報告質疑不斷,桃檢卻全然置之不理,先前頻頻舉行記者會,8月後就沒有再辦過一場,火燒車案仿佛船過水無痕。

  火燒車懸案沉寂了一個多月後,本月初新北副市長、前警政署長侯友宜發出質疑,火燒車按火場鑒定為何遲不公佈?沒有真相,陸客怎麼敢來?

  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呼籲臺當局做出回應,中秋節前後會公佈火場鑒定報告,但對各界“為什麼會拖這麼久”的質疑,參與偵辦的單位似乎是被問怕了,“不好説、別問了”是一致回應,這不禁讓人質疑,火場鑒定是純科學事務,有什麼不好説?難道有何方黑手涉入操弄?

  遼寧團慘案對兩岸關係的衝擊,絕不遜於千島湖事件,只是方向相反。不幸的巧合,千島湖24名臺胞罹難,這次火燒車也是24名陸客。臺灣對待遼寧團火燒車事件真相不明,顯得法制不彰,難怪大陸民間社會近日充斥厭臺氣氛,相互警告不要到臺灣旅遊。

  沒錯,遼寧團火燒車案的偵辦難度非常高,臺灣錯在起步,既不同意大陸會同鑒驗,就應邀請第三方參與鑒驗,才能提高鑒定書的公信力,如今臺灣必須獨力承擔鑒驗正確與否的質疑。這個困局必須面對,遲延不公佈報告,只會讓疑團更深,距離真相更遠。

  如今之計,儘快公佈火場鑒驗報告,且態度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尤其是對岸的可能質疑,歡迎派專家參與,把這疑案理清楚,不涉任何政治,純粹是鑒識科學。請務必記取千島湖事件陸方遲疑偵辦對兩岸民族情感的急降溫,此次遼寧團事件,臺灣的蹉跎犯了同樣的錯。臺灣標榜“人權”,不可因遼寧團火燒車案的草率,毀了兩岸情感,毀了人權形象。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