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小學遷校家長不領情 臺當局真會“溝通”嗎

2016年09月01日 07: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臺灣《聯合報》31日社論説,小學開學日,雲林橋頭小學許厝分校發生了大家看不懂的現象。一大早,家長把孩子送到校園,但在“教育部”的嚴令下,那裏的教室上鎖,沒有任何老師,學生只能待在臨時搭建的帳棚下空等。在臺北,則是“教育部”、“衛福部”、“環保署”三大部會首長一字排開,要求家長把孩子送到橋頭小學上課;李應元雖承諾親自出馬溝通,但也撂下重話,指責家長利用孩子進行“媒體操作”。

  臺當局出動三位“部長”,向一座區區60人的鄉村小學喊話,恐怕是史上僅見,也絕非正常的作法。令人不解的是,在官民如此不成比例的對陣中,新當局甚至寧可讓學生在戶外幹耗一天,也不開啟教室、召回教師,趁機給學生一點誠心關懷或説明遷校原由。這樣的作法,讓人不解。

  諷刺的是,“內閣閣員”在記者會上喊話,要求家長重視“孩子的生命”,仿佛這些家長“不知好歹”,無法領會臺當局好意,也不把孩子的健康放在心上。事實上,對這些家長而言,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骨肉,誰願讓兒女在不健康的環境下成長?他們不能忍受的,其實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態度:許厝學童過去三年三度遷校,學生充滿不安定感,家長更是疲於適應。現在他們要的,只是一個清楚的説明和徹底的解決。

  回顧一下許厝分校“三年三遷”的歷史,大家即不難理解家長們的複雜心情,以及決策之草率。許厝分校成立已有逾50年曆史,在六輕建廠後,因學生數增加,校舍不足,經爭取多年,由縣府覓地、台塑出資,在2013年遷入新建成校舍。這是第一次遷校。2014年,由於對當地學童進行尿液檢測,認為許厝學童的硫代二乙酸(TdGA)濃度偏高,可能受氯乙烯影響代謝,縣府在開學前一週倉促決定將學童全數遷至橋頭小學。這是第二次遷校。

  去年8月,許厝學生家長認為橋頭小學提供的教室太小、隔間隔音欠佳,許厝學生並未受到平等待遇及完整照顧,且新分校閒置太過可惜,因而決議遷回許厝分校上課。這是第三度遷校。今年,則是檢測再度出爐,發現許厝學童的尿液TdGA濃度仍然偏高;臺大教授詹長權日前在林全與公民團體對話中提出許厝遷校的建議,林全隨即拍板。於是,“教育部”和雲林教育局人仰馬翻,未經充分溝通,即決定將許厝學生遷至侖背鄉豐榮小學就讀。然而,豐榮小學距離許厝10公里之遙,家長不滿如此長途奔波,拒絕接受,“教育部”和縣府臨時轉向,決定讓許厝學童再遷回橋頭小學。遺憾的是,經一再折騰,此舉已失去家長的信任。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9月1日發表社評説,民進黨執政已過百日,這一段期間出了不少事故,其中有些與政策無關,但有些則是民進黨當局自己製造出來的,雲林縣橋頭小學許厝分校遷校一案即是最明顯的例子。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的心態,而由這個心態也可以斷言,民進黨的哀歌已經響起。

  雲林縣橋頭小學許厝分校為什麼要遷校?原因就是臺灣“衛生研究院”一份研究報告認為該校學生尿液中的TDGA濃度偏高,疑似六輕的VCM洩露引起。因為媒體的報導,“行政院院長”林全在8月22日上午召集相關部會,最後決定許厝分校遷校。“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隨後表示,臺當局以維護學童健康為第一考量,為了維護他們的健康,決定做預防性安置。為什麼一個小學分校的遷校要由“行政院長”召集幾個部會首長開會後決定?這個決策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林全自擔任臺當局“行政院長”以來,因為事件不斷,又處理不當,以致于支援度一直下滑,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許厝分校就是這樣被“行政院”當做救命的浮木之一。學童的健康誰不關心呢?“行政院長”召集相關部會開會,又立即做成遷校的決定,一方面代表對學童健康的關心,同時也代表林全的效率與魄力。只是沒想到竟然踢到了鐵板而已。

  這個決策模式的危險之處在於其民粹思維與單一向度思惟,前者讓決策只想討好民眾,只想拉高滿意度,後者讓決策過度草率,忽略了問題的複雜性。“行政院”以為自己好心,會得到家長的支援,沒想到許厝分校的家長與學生皆反對遷校,至今仍鬧得紛紛擾擾。

  許厝分校的家長難道會不顧小孩健康嗎?我們相信,為人父母者沒有人不關心小孩健康的,但除了健康之外,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生態關係也是重要因素。遷校所造成的不便,可能是在臺北市辦公室吹冷氣的官員所無法想像的。一個遷校的行政命令,竟然成了家長與學生難以承受的痛苦,這樣的決策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此外,對許厝分校的家長來説,他們不是問題的根源,為什麼卻要他們來承擔問題的後果。

  最令人訝異的是,“行政院”現在為了面子,不肯收回行政命令,於是在媒體上操作,影射這些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健康,又例如“環保署長”李應元指責家長不要拿孩子來做媒體操作,“教育部長”也加入戰局,指責家長不應該犧牲兒童的教育權。這些家長在官員眼中,竟然成了不顧孩童健康、教育權的父母,而且還做媒體操作。古時稱官員為父母官,因為要視民如子,但民進黨的官員還算是父母官嗎?蔡英文曾説要建立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現在看來,他們只是要人民做最聽話的順民罷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