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應以健康心態面對大陸流行文化崛起

2016年08月04日 08: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候選人徐偉軒的評論文章指出,近來臺灣觀眾對於大陸節目接受度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臺灣觀眾也能透過電視節目開始了解對岸,成為增進彼此認識的一扇窗口。臺灣應該以平常心看待臺灣藝人歌手赴陸發展,同時以健康態度面對大陸流行文化的崛起,以接納、合作代替相互對抗。未來兩岸攜手搶攻國際市場,推動兩岸成為世界流行文化的中心,都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評論摘編如下:

  近年來在北京求學生活,大概只有長假能回臺灣幾天,每當返臺,我發現兩岸流行文化有越來越同步的趨勢。例如,我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臺灣電視臺願意轉播大陸電視節目,宮廷劇《步步驚心》、《甄環傳》以及《瑯琊榜》等,幾乎是進入了“迴圈播放”模式,似乎永遠不會下檔。同樣的情況還有大陸選秀競賽類節目《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從這個現象看來,代表臺灣觀眾對於大陸節目接受度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臺灣觀眾也能透過電視節目開始了解對岸,成為增進彼此認識的一扇窗口。

  隨著過去幾年來兩岸關係和緩,以及媒體網路或傳播管道的多元發展,流行文化逐漸發揮了它特有的作用,或許可以將其視為突破兩岸民眾隔閡的重要媒介。回溯80、90年代,臺灣的影視作品及流行音樂,佔據了大陸流行市場半邊天,深深影響大陸,甚至可以大膽的説,現在大陸民眾對於臺灣普遍還存有好感,臺灣流行文化可以説是功不可沒。

  但是兩岸之間流行文化的交融仍存在著各自的盲點。臺灣方面應避免“鎖國”心態,重新審視大陸電視節目許可進入臺灣的時數及播送時段的限制,將選擇權還給觀眾,逐步建立兩岸影視文化整體視野,扭轉電視劇及電影産業過於重視內銷市場的沉痾。

  流行文化是通俗、扁平與直觀的,體現的是庶民的生活,它無法承載太多沉重包袱。兩岸間流行文化的嬗變與消長,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機制,臺灣應該以平常心看待臺灣藝人歌手赴陸發展,同時以健康態度面對大陸流行文化的崛起,消極抵制還不如有所作為,以接納、合作代替相互對抗,業者應該積極應對這個歷史性機遇,借此重新擦亮臺灣流行文化這塊招牌。未來兩岸攜手搶攻國際市場,推動兩岸成為世界流行文化的中心,都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徐偉軒,作者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候選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