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地震救災折射的意識形態問題

2016年02月16日 10: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發表評論説,農曆春節前臺南市受到6.4級地震的侵襲,造成116人罹難、551人受傷的慘劇。儘管造成傷亡最多的維冠大樓的搜救及清理工作已告一段落,災後重建也將正式開始,但是在救災過程中,仍然發生不少“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事件,怎麼不令人感到遺憾呢?

  臺灣老百姓或許是受到以意識形態進行政治動員的影響,無形中養成“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習性,只要遇到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就會以特定立場發表言論,經過網路傳播之後,反而容易造成積非成是的結果。長此以往,對臺灣的團結及持續發展不利,畢竟良性社會發展,還是要以共同的是非標準為基礎,否則就會淪為“弱肉強食”的原始社會,現代文明也將無從建立。

  在地震發生之初,就有網友私設電視臺粉絲頁,張貼:“臺灣出了武則天,不只下雪還地震,現在只能祈求上天保祐臺灣!”具有煽動情緒的內文。當全臺灣上下都在為臺南地震所造成的傷害祈福時,竟然還有網友藉機散佈仇恨言論,若不是完全被自己的特定立場所蒙蔽,豈會如此!

  不過即使電視臺發表正式聲明,請觀眾與網友認明正身,同時表示也將採取法律行動,控告該名版主!還是有不少網友質疑:“為何一個假的粉絲團能經營到超過萬名粉絲?”、“就算確實是冒名,為何過去對擁有如此規模假粉絲團不聞不問?”等。由此可見,特定立場的威力有多驚人!

  正當臺軍部隊連日來不眠不休投入地震倒塌現場搜救工作,甚至家中因震災倒塌都無暇他顧,或是放下重病親人,以救災任務優先。卻有網友對這種表現仍持“異見”,認為“這是它對臺灣人應盡的本份,不是賞臺灣人的恩賜”、“如果讓‘中華民國國防部’因為這次天災而洗白,它將更有正面形象以‘國防’之名強迫臺灣男人做任何事”。

  上述言論,再次讓人們看到特定立場的威力,會把愛心與無私的付出,完全加以扭曲。試問如此人性還有光明面可言嗎?也難怪有現役官兵看到這篇文章感慨地表示:“實在無言,有如上次去故宮南院潑漆的那對男女般,除了滿腦子堅信不渝的政治信條外,比起所有投入救災的、捐輸的、記錄的那些第一線工作者,所付出的一切,‘他們到底為這片土地做了什麼?’”

  同樣地,特定立場造成是非混淆不分,在政治場域中更是屢見不鮮。同樣是與大陸的經貿交流,對於甲黨而言就是“傾中賣臺”,換成乙黨就成了“維持現狀”;兩岸經貿協議,對於甲黨而言就是“出賣臺灣”,換成乙黨就可以“概括承受”。如此反覆的結果,就是讓臺灣的競爭力無端流失,試問臺灣還經得起這樣的內耗嗎?

  任何制度的建立,難免會受到個別立場的影響,但是若要建立長久的制度,還是要以共同的是非標準為基礎。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終究不利臺灣的團結發展,應設法予以避免,否則憾事仍會發生。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