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探訪香港TVB:港劇聖地 造星工廠

2016年01月28日 08:1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TVB電視城民初街一景。本報記者 王堯攝

  “做人,最緊要是開心。” 作為資深港劇愛好者,最開心的莫過於入境劇聖地——香港TVB一遊了。很多內地劇迷到香港旅遊時,會特意轉幾次車到遠在將軍澳的TVB看看。不過,若非受邀,是不能進入電視臺內部的。那麼,就讓本報記者為你一窺究竟吧。

  進入九龍將軍澳工業邨的TVB大門,只見大樓外墻上彩色的“48”兩字十分醒目。TVB負責內地事務的高級經理張惠兒告訴我們,這是TVB48週年臺慶留下的痕跡。TVB的全稱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又稱無線電視,1967年11月19日正式啟播,是全港首家商營無線電視臺。創辦人之一是香港著名商人邵逸夫,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入主數十年後,目前已經不再控股。開臺至今,由於發展需要,TVB三度搬遷,歷經九龍廣播道和清水灣電視城兩代“故居”,2003年遷至位於將軍澳的新電視城。

  電視城由6幢製作及行政大樓組成,還有兩個外景拍攝場地。善解人意的主人當然知道我們最想看什麼,參觀的第一站便是外景地古裝街和民初街。短短一條古裝街,米號、銀舖、客棧應有盡有。客棧外,一張簡陋的桌子、幾條長凳,一把竹筷、幾隻大碗隨意地放在桌上,這便是古裝劇中常常發生流血事件的“江湖”了,行走江湖的武林人士們走到這裡,停下來“打個尖兒”,來碗麵,喝杯酒,對對“切口”。一語不合,竹筷便成了武器,桌子也常常被掀翻。再往前走,有小橋流水,水是真水,橋是真小,但走人是沒問題的。TVB電視劇裏,才子佳人、冤家對頭,在這小橋上“狹路相逢”的概率相當高。轉過街角,畫風變得華麗起來,張燈結綵的是員外府,當然,也可能換個匾額就變成了王府。花紅柳綠的小花園裏,花樹真假混雜,很多宮廷戲的禦花園也是這裡。陪同我們的TVB內地事務高級主任董蓬説:“別看這裡什麼都小小的,我們的攝影師很厲害的,拍出來就顯得大大的。”

  告別快意恩仇的古代,來到胭脂水粉的民初街。百樂門、大富貴酒家、綢緞莊在民國戲裏出鏡率都很高,教堂更是標配。教堂是真材實料的建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TVB很多膾炙人口的劇集都在這兩條小街上進行外景拍攝,美工和道具人員會根據劇情需要對這兩條街進行“改裝”。由於這兩條街的出鏡率實在是太高,看TVB劇集長大的內地人會覺得有點視覺疲勞,但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實屬正常。因為地方太小,也無法像橫店一樣開放給遊客參觀。

  這些年,內地觀眾給TVB劇集做了許多有趣的總結。除了重復率極高的TVB體臺詞,“豪宅大家住、臺階大家哭、衣服大家穿”調侃的是場景和道具的重復出現。有細心的觀眾發現,TVB一件戲服可以穿十幾年,從《難兄難弟》穿到《衝上雲霄2》,從洛神穿到西廂。對於TVB的“節儉”,內地觀眾表示很好、很環保,但好奇這些服裝為何十幾年還潔凈如新。

  TVB對這些善意的調侃心知肚明, 我們參觀的下一站,便是TVB頗具規模的服裝庫。走入服裝部門,首先看到的是在電腦前埋頭工作的職員。這裡超過10萬件的服裝都有自己的“檔案”,工作人員會將每件服裝從不同角度拍照、編號、存檔。服裝庫裏,數萬件清洗、編號過的衣服密密麻麻挂在衣架上,防塵罩上寫著相關數據。需要時,工作人員可以從電腦中迅速搜尋到存放位置。TVB很多戲服是自製的,服裝部裏,精幹、不茍言笑的服裝師們正在堆積如山的布料包圍下認真工作,用過的戲服除了清洗外,也會進行改造和修補。這,就是TVB戲服迴圈利用的秘密。

  “TVB不止有電視劇。我們全天候24小時為全香港超過700萬觀眾提供娛樂及新聞頻道,製作器材全面數位化。我們在灣仔還有直播間,嘉賓在灣仔就可以接受採訪,實時播出。”TVB新聞及資訊部總監袁志偉説。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TVB。目前,大部分無線電視製作的廣東話節目均配以普通話及其他語言發行至世界各地,節目覆蓋全球3億個家庭,全球僱員及藝員超過4100人,其中藝員約600人。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等陪伴內地觀眾走過青春歲月的藝人,都是從TVB起步,從默默無聞走向聲名赫赫。內地觀眾對TVB的調侃,又何嘗不是真愛的表現?!若非對TVB的劇集如數家珍,又怎麼可能發現那麼多的“重復”並截圖為證!

  時光流逝,我們走過世事無常,看過滄桑變化,TVB不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但對TVB劇集如初戀般的特殊感情,永遠美好,永不凋零。(記者 王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