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兩岸同文同種 繁簡都是漢字

2015年08月27日 08:1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豐子愷畫

  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簡體字在臺灣越來越常見。臺灣很多餐廳、旅館都推出簡體字功能表,以招徠大陸顧客。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近來也在島內賣得很紅火。但有些島內人士看不慣簡體字,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之美”。近日,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簡繁之爭”的政治色彩

  從大陸推廣簡體字起至今,臺灣當局對簡體字的態度常帶政治色彩。

  政治禁錮的年代,字體繁簡在臺灣是涉及意識形態、事關中華文化道統的大事情。不消説簡體字不能用,連文字橫排都是禁忌。

  隨著兩岸互通,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接受簡體字。他們發現,簡體字確實簡捷方便,能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像“塵”、“滅”這類簡化字造得很高明,甚至連反對使用簡體字的人也不自覺地模倣運用起來。

  2009年,馬英九曾建議“識正書簡”,即印刷體採用繁體字,一般書寫可用簡體字,希望兩岸就此達成共識。綠營立馬借機抨擊他“棄守文化主權”,把祖先所用的文字都丟了。

  2011年,臺灣開放陸客自由行,許多商家將招牌、功能表和説明都改為簡體字,簡體字書籍也佔到臺灣新書的20%,這引起一些島內保守人士的擔憂。為安撫情緒,當時的“行政院長”吳敦義出面聲明,推廣繁體字是“行政院”一貫立場,未來不會改變。

  日前,馬英九參加臺“教育部”主辦的2015年青年政策論壇。他在與學生聊起“華語文推廣”話題時説,“簡繁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他還建議,商家不要為了大陸觀光客改用簡體字,這樣反而使陸客失去認識繁體字的機會。

  對於馬英九的建議,有島內網友認為“管得太多了”,商家招攬顧客,有自由選擇使用漢字的權利,誰説大陸游客就一定特別想認識繁體字?但也有激進網友認為,應該在臺灣封殺簡體字。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