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簡體字登臺:兩全其美 皆大歡喜

2011年06月23日 15: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為了迎接6月底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宜蘭香格里拉休閒農場設有許多簡體字指標。旅美學者王名舟今日在香港中評社刊文指出,臺灣商家這樣做是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搶佔商業先機,用簡體字服務吸引大陸游客。臺灣旅遊業者能夠為大陸游客著想,將路牌、商業廣告、旅遊指南、商品説明書、功能表等資訊材料改為簡體字書寫,將會大大地提供方便,受到大陸游客歡迎和讚揚。臺灣商家在一片掌聲中大開利市,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全文摘編如下: 

  中央臺辦主任王毅在第三屆海峽論壇開幕式上宣佈一系列惠及兩岸民眾的新政,包括從6月28日起正式啟動大陸居民赴臺灣個人遊第一批試點,同時增加來往兩岸的客運航班及將臺南、高雄確定為不定期旅遊包機航點等。新措施得到兩岸民眾一致支援,認為既便利民眾往來,又深化交流合作,還能創造出巨大商機。臺灣旅遊部門評估,大陸新措施一年就可為臺灣帶來90到150億元新台幣的經濟效益。 

  高雄是臺灣南部的重要景點城市,近來其旅遊網站上頻頻出現以簡體字發來的問帖,詢問高雄市景點詳細資訊。高雄旅遊局感到商機已經來臨,於是開始積極策劃印刷簡體字版的旅遊資訊折頁,以方便到時供陸客使用。與此同時,島內的許多商家開始將招牌從繁體字(臺灣稱正體字)改為簡體字,例如將産品説明書及功能表等印製簡體版。 

  不用多問,臺灣商家這樣做是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搶佔商業先機,用簡體字服務吸引大陸游客。 

  商家們做得對。 

  1956年大陸推行簡體字至今已快60年。可以説,從上世紀50年代後大陸的出生者都是接受簡體字教育長大的。由於一些書寫複雜的漢字被簡化後功能上有許多優點,民眾廣泛接受並使用。推行簡體字的措施在50、60年代的掃盲教育中亦作出巨大貢獻。在另一方面,大陸政府並未廢除相應的繁體字。這一點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當臺商來到大陸,繁體字在許多場合又大行其道便是證明。因此,如果有人説“大陸實行簡化字就禁止使用繁體字”是不對的。臺商朋友深有體會,在大陸的一些臺商集中地區就有臺商子弟學校用繁體字進行教學的。現在當人們走到大陸的任何城市,仍然隨處可見用繁體字書寫的扁額、對聯、詩詞雕刻(不是指古跡)等等。大陸民眾書寫時寫繁寫簡是很隨意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干涉書者運用繁簡的權利。 

  雖然如此,有一點卻是不爭的事實,即大陸民眾絕大多數人都喜用簡體字書寫,認為簡單、快捷、易辨認;反之,習慣用繁體字者已越來越少。這當然與大陸當局推行簡體字有關。於是可以想見,在即將開始的大陸居民赴臺灣個人遊中,許多遊客,特別是年輕遊客對臺灣比比皆是的繁體字將辨認吃力,甚至根本不識,其後果必定是茫然、誤解、甚至弄反意義而出現嚴重後果。這不可不察。臺灣旅遊業者能夠為大陸游客著想,將路牌、商業廣告、旅遊指南、商品説明書、功能表等資訊材料改為簡體字書寫,將會大大地提供方便,受到大陸游客歡迎和讚揚。臺灣商家在一片掌聲中大開利市,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如今,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方興未艾,軍事政治互動即將登場,大陸政府為促進兩岸全面互動及融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個人遊,得到臺灣當局配合,是兩岸民眾的福祉,是中華民族的幸事。 

  讓兩岸民眾既交流感情,又和氣生財,何樂不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