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復興航空應吸取教訓 加強機師培訓

2015年07月06日 08: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臺媒報道,臺“飛安會”7月2日公佈復興航空GE235班機2月墜落基隆河空難報告,顯示墜落前8秒駕駛才發現收錯油門。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復航臺北空難的原因固然包括飛機系統故障,但機師操作失誤顯然是導致墜毀的主要因素。這恐怕與復航機師受訓不足有很大關係。島內航空公司應以此為鑒,吸取教訓,切實保障乘客安全。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飛航安全委員會經過5個月抽絲剝繭的調查,最近公佈了關於臺灣復興航空客機墜河的初步原因。過去一年復航接連發生兩起重大空難事件,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臺灣飛行安全:去年7月,復航一架客機在澎湖馬公機場降落時因天氣不佳而墜毀於民居上,造成48人死亡、10人重傷;今年2月,復航一架客機在臺北松山起飛後3分鐘墜毀在基隆河,導致43人死亡、15人受傷。與澎湖空難遭遇狂風暴雨不同,臺北空難發生時天氣狀況正常,當時島內輿論已預測失事多有人為因素,如今根據黑盒子完整抄本和航空器等資料初步分析,亦顯示復航臺北空難主要原因是機械故障與操作不當。

  當發生臺北空難後不久,島內有關方面根據失事客機的墜毀過程已指出,客機的其中一個引擎失去動力,但從最近的調查報告發現,原來飛機在臺北松山機場跑道滑行、準備起飛時,已出現問題:機艙內ATPCS(自動起飛動力控制系統)的訊號燈一度沒有亮。根據相關規定,ATPCS有異常就不該起飛,但正機師仍決定繼續飛行。起飛後,ATPCS又發生異常,導致2號引擎無法正常輸出馬力。根據黑盒子的對話內容,其中一名機師指示關掉2號引擎,但另一名機師卻關掉正常運作的1號引擎,兩名機師雞同鴨講,導致飛機在兩個引擎失效的情況下,最終墜毀。

  從島內飛安會的初步調查結果來看,復航臺北空難存在不少疑點。為什麼ATPCS有問題,機師卻決定繼續起飛?這已違反飛行守則。而起飛後2號引擎由於與ATPCS的傳輸線接觸不良而無法正常運作,所以,當飛機滑行ATPCS出現問題時,機師若能果斷停止飛行,檢查ATPCS系統,或許就不會造成慘劇。其實,即使一個引擎有故障,依靠另一引擎仍可安全降落。但為什麼機師卻關掉沒有問題的1號引擎?這正是飛機失事的最主要原因。調查人員根據該飛機維修紀錄發現,1號引擎曾多次維修,因而判斷機師可能先入為主,聽到引擎故障,便立刻以為是1號引擎。有飛行專家認為,一個引擎失去動力時,根本不用關任何引擎,只要倚賴一個引擎繼續飛行至穩定高度即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駕駛室裏有3名機師,為何沒人發現關錯引擎?而當機師發現犯了重大失誤後,準備再次發動1號引擎時,已無力回天,飛機急速墜毀。

  復航臺北空難的原因固然包括飛機系統故障,但機師操作失誤顯然是導致墜毀的主要因素。這恐怕與復航機師受訓不足有很大關係。島內航空公司應以此為鑒,吸取教訓,切實保障乘客安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