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兩岸特色廟會:舌尖上的交流

2015年06月19日 14:2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臨近端午節,廈門的超市貨架上漸漸多了粽子的身影。臺灣的粽子什麼味?在第七屆海峽論壇配套活動之一——兩岸特色廟會上,臺灣粽子作為其中一項特色小吃,吸引了市民和遊客駐足品嘗。

  廟會現場,幾家臺灣老字號粽子攤主將粽子或扎成一束挂在招牌下,或整齊堆成小山,一旦有人光顧,攤主便熟練地剝掉粽子葉,佐以祖傳秘制的特殊調料,將個大餡足的粽子遞給食客。

  市民小王帶著比較的心理買了一個臺灣粽子,細嚼慢咽之後説:“和家裏老人包的粽子很像,但是他們用的醬料和餡,又和我平常吃的有些不一樣。”

  據了解,臺灣粽子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同樣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其中燒肉粽最為流行,它的內餡豐富多彩,包括有豬肉、乾貝、芋頭、蛤幹、鴨蛋等,是終年可見的傳統小吃。

  “我們家的醬料有70年的傳統,從爺爺開始就有了,但是現在在臺灣能吃到這種醬料的店,可能不足10家。”對於自家的傳統工藝,來自臺灣的林欣鴻既自豪又有些擔憂地説。

  “廈門是離臺灣最近的城市,一年一度的論壇活動,剛好讓兩岸小吃可以進行經驗交流。”來自臺灣的中華兩岸企業發展協進會董事長特別助理劉大誠説,“臺灣方面,老師傅也希望年輕人可以把傳統工藝好好地傳承下去。”他表示,包括粽子在內,傳統美食的傳承正在尋求更好的途徑,如今,很多臺灣年輕人也開始嘗試通過做伴手禮等形式打開市場。

  一灣海峽,割不斷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傳統;一場廟會,也借著“舌尖上的鄉愁”,在挖掘文化內涵的同時,成為兩岸市民遊客飲食文化交流的盛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