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在港內地畢業生颳起“創業風”

2015年04月23日 08:0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在香港,有一群這樣的年輕人——他們來自內地,都有在港大、港中文、城大、科大等香港名校求學的經歷;賣糯米飯、肉夾饃,搭建化粧、公寓預定的服務平臺,他們放棄了就職知名外企的機會,選擇了“自己當老闆”的創業之路。

  不忘初心,服務他人

  放棄內地名校、拿著高額獎學金來到香港讀書,畢了業進入世界500強,在不少內地人心中,赴港求學的人都是所謂的精英,他們理應按照上述的路徑走下去。

  “實際上,我覺得‘精英’也有很多種,去外企當高管可以是精英,自己創業何嘗不可以是精英的抉擇呢。”來自“粧家”這一打造化粧服務平臺的黃文靜説。

  “年輕人要敢於向傳統偏見説No!”面對“賣糯米飯會不會顯得大材小用”的提問,畢業于香港城市大學的朱彤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來自浙江溫州的他從小繼承著父輩們“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創業從來就是個人的夢想。

  “雖然父母剛開始可能會不理解,覺得為什麼不能找個工作安穩地做就好?但是我和他們坐下來好好談,之後又拿出團隊的業績給他們看,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創業的意義,也逐漸得到他們的理解。”黃文靜這樣説。

  而關於創業的緣由,iRent團隊的王祎舟和“西香記”肉夾饃店的韓亮似乎有著更全面深入的思考。他們認為,外企的高管雖然看著光鮮,但其實也有職業發展的“固定軌跡”,很多時候不得不為了更高的薪水和職位做著“與內心想法相違背”的工作。

  “而像我們團隊的幾個人,都有一種‘想趁年輕來做一件我們想做的事’的衝動,這種想法在其他地方很可能因為上司的意見或公司的既定安排被扼殺,只有自己創業才能放手嘗試。再不做我們就老了。”王祎舟説。

  除了“不忘初心”的創業夢想,幾位受訪者同時還表達了“服務他人”的意願。而這也是支援他們推廣各自項目的重要理由。

  “Sticky House”的溫州糯米飯與“西香記”的陜西肉夾饃,都是創業者們為了帶給自己及在港同鄉們的“家鄉味”、同時傳播家鄉文化而製作推廣;“粧家”平臺上的化粧預約服務、“iRent”的公寓預約平臺建設,也都是因為這些團隊的成員考慮到傳統模式下尋找相關服務的不便之處。

  “對於求學異地的學生來説,由於傳統渠道的各種限制,大家能在入學前找到性價比高的公寓真的很難。這一點我們深有體會,而網際網路平臺會讓租公寓變得方便。”王祎舟説。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