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柯文哲不應歧視女性 歧視陸配

2015年03月26日 09: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北市長柯文哲曾經用“進口”兩個字表述外籍新娘嫁到臺灣,媒體認為其“歧視”心態早已流露。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表示,柯文哲的性別歧視言論一而再、再而三,顯然已非無心之過,而是出於根深蒂固的意識型態。柯文哲自喻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要與藍營及大陸建立合作關係,那麼就絕不應該繼續歧視女性、歧視弱勢族群,尤其不應歧視陸配與陸生。

  評論摘編如下:

  臺北市長柯文哲曾經用“進口”兩個字表述外籍新娘嫁到臺灣,雖然隨後做出澄清,卻已在不經意間流露了“歧視”的心態。他的失言似乎代表了臺灣社會普遍存在的歧視女性、歧視外配、陸配的真相,否則民意怎麼會如此不以為意呢?

  這句話很難否認,依據“DailyView網路溫度計”網路聲量分析統計,臺北市長選舉活動進入高潮後,柯文哲失言話題與“歧視女性”相關性最高,卻絲毫不影響他的聲勢與支援度。在嘉義幫民進黨市長參選人涂醒哲站臺時,他評論陳以真比較適合當“櫃檯小姐”或觀光局代言人;演講時戲稱婦産科是在“女人大腿間討生活,只剩一個洞”,稱“女性越多,該行業越沒落”,“自己特聘了漂亮的女發言人”等,全都進入網路聲量排名第一,有心人整理的“柯文哲十大失言錄”也進入網路聲量排行榜。但柯文哲最後仍然高票當選臺北市長。

  當選後,他舊習不改,繼續在女性議題上頻頻失言。3月7日出席臺北市“性別議題公共論壇”,柯文哲又脫口而出,稱臺灣已“進口”30萬外籍新娘,怎麼還有這麼多男性未婚;緊接在9日出席“MCU臺北市音樂創作職業工會”會後受訪時,有記者詢問他是否知道周傑倫和蔡依林,柯則直接回答,“蔡依林還是比較舊的”。用“進口”、“新舊”來形容女性,柯文哲物化女性的思維方式顯露無遺。

  柯文哲的性別歧視言論一而再、再而三,顯然已非無心之過,而是出於根深蒂固的意識型態。對這些失言,柯文哲有時道歉,有時搔搔頭默不吭聲,還有些是聽父母的話才願意道歉,也許柯文哲為了政治前途,將來會改變作風,管住自己的嘴,但看其道歉的態度,要他改變歧視女性、歧視外配的深層思維恐怕真的很難。

  部分柯文哲支援者認為,柯文哲無須道歉,他不過是説出了社會真相,尤其針對“外配進口説”,支援者貼出中南部買賣外籍新娘街頭廣告的照片,説自己也會用“買的”、“進口”這些動詞來形容外配婚姻,“衛生福利部”及學術單位也講“進口外配”,“醜陋,但是事實”,言下之意,柯文哲沒有錯。如果柯文哲沒有錯,“醜陋,但是事實”這句話則可以説得更顯確一些:“臺灣社會醜陋,這是事實”。但臺灣社會真的是這樣嗎?

  臺灣的女性地位仍有進步空間,例如男女不同酬現象較為嚴重,但歧視女性絕非臺灣社會常態。

  回到“進口外配説”。一位部落格博主小逸的母親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她説,臺灣人並非看不起東南亞人,而是看不起窮人,小逸的觀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同。建立在金錢之上的婚姻,並非窮人專利;而缺少戀愛基礎的婚姻,也並非買賣婚姻專屬。柯文哲的太太是母親選定,父母之命的媒妁之婚同樣缺乏天然感情成分,但不必然導致婚姻不幸,柯文哲夫婦更不會遭遇歧視。就算是柯文哲支援者,也並不是全部都認同把外配當作物品的“進口説”。

  值得注意的是,柯文哲提到了一個數字,“進口30萬外籍新娘”。但島內“內政部移民署”網頁公佈的統計報表顯示,2011年度外籍配偶將近15萬,陸配人數是近30萬。以柯文哲自稱是“全臺灣最聰明的人”,應該不會記錯這麼簡單的數字,柯文哲所言“外籍新娘”恐怕是專指大陸配偶。也難怪柯文哲言論引發不少婦女團體及新住民團體抗議,而陸配團體的抗議尤為強烈。

  柯文哲身為臺北的人氣市長,一言一行是全臺指標,柯文哲應該對自己、對臺灣有更高的責任感。大陸是否能對自稱“深綠”的柯文哲産生信賴、建立互信,套句大陸常説的話,要“察其言,更要觀其行”,柯文哲一邊説“兩岸一家親”,一邊卻繼續對大陸人,甚至我們稱為“新住民”的陸配,以及未來的“臺灣之友”陸生,從內心發出歧視訊號,這將無助於大陸對他産生信賴,進而建立互信。

  柯文哲對兩岸關係的態度,將對兩岸的未來産生很大影響。兩岸關係千絲萬縷,強化互信最重要,柯文哲自喻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要與藍營及大陸建立合作關係,那麼就絕不應該繼續歧視女性、歧視弱勢族群,尤其不應歧視陸配與陸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