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低薪過勞若成常態 臺灣明天怎會更好?

2015年02月12日 09: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12日社論説:時隔不到8個月,復興航空接連發生兩起空難,奪走近九十條寶貴人命,輿論痛心之餘,檢討批評聲浪四起,除了天氣、機械、運氣等空難實際肇因之外,當年號稱“航空股王”的內部控管究竟發生甚麼問題?應也是值得“一窺究竟”的重點。

  以發生甫過“頭七”的墜河空難來説,完整的飛安調查報告尚未出爐,但從黑匣子透露的蛛絲馬跡,尤其情急下快速收回正常的一號發動機油門,更顯得極不尋常。包括正副駕駛的機組人員,卻能拼盡生命中最後力氣,做緊急危機處理,駕駛員罹難前還緊握著方向盤,雖未能挽救所有乘客,至少避免撞樓後更大悲劇,讓人既敬佩又不捨。

  空難意外接連發生,復航機組人力不足、服勤過勞的老問題再度浮上臺面。許多資深業者直指復航待遇偏低。近年來大陸、越南等航空業勃興,臺灣廉航又剛起步,機師及維修人力缺口大,紛紛以高薪及更好工作條件挖角,甚至出現集體跳槽情事,難免影響復航調度。即使民航局澄清復航機組人力足夠,但人力及經驗值真能達到安全最低要求嗎?

  其實復航低薪、過勞現象,只是臺灣産業冰山一角,從醫師、護士,機師、空服、工程師、研發人員、教授到演藝人員,普受低薪及過勞之苦。當陸、港、新、馬、韓不斷祭出高薪及優渥福利,臺灣許多培養不易的社會中堅分子因此遠走他鄉,更構成臺灣向上提升的障礙。

  去年9月5日,臺灣半導體業者拜會時任“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希望“行政院”支援員工分紅、現金增資、技術入股及限制型股票等獎酬員工工具能暫緩課稅,以增加留才誘因,毛治國雖給予善意回應,但迄無進一步消息。年初小米創辦人雷軍赴臺,掀起旋風,卻也引起深受挖角之害的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別有心思”,她坦言臺灣高科技分紅費用化後,趨勢科技沒辦法配股,成了留才一大弱點。

  在大環境下,臺灣可用的留才對策其實十分有限,員工配股算是最具誘因的工具。但自實施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後,員工分紅配股須依市價費用化,配股愈多,市價愈高,公司費用水漲船高,必然拉低EPS(每股盈餘,常指稅後),影響股東權益及市場評價;另對員工而言,尚未出售配股,就先要籌錢照市價繳稅,難免意願闌珊。

  危機就在眼前,當大家不配股,臺當局其實也課不到稅,為長遠發展計,是應認真考慮緩課稅時候了,甚至還可考慮改按面額計算,期能加大留才力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