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慟臺灣空難逝者 嘆臺灣形象重傷

2015年02月06日 10: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復興航空4日發生空難,導致31人死亡、15人受傷、12人失蹤。由於臺灣汽車駕駛人普遍安裝行車紀錄器,飛機出事前數十秒90度側飛、機翼連續掃撞計程車和快速道路護欄,驚駭過程意外被錄影。

  美國《世界日報》5日社論説:罕見的驚險畫面和過程,4日也成CNN等美國各大電視網全天的首要新聞,反覆播出,但遺憾而令人沉痛的,這是不幸和不光釆的紀錄,機員和兩岸乘客同胞的生命因此隕落。我們向不幸罹難的同胞家屬致哀,也向避免飛機撞上人口稠密區大樓的機長、副機長致最高敬意,他們是全球民航界的英雄。

  由於飛機上有31位大陸赴臺灣觀光旅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都關切事件進展,指示相關部門與臺灣聯繫,願對臺提供必要協助。災難再次具體而微刻劃出兩岸交流越頻繁,民間來往越密切,生死存亡意外無形中總把兩岸同胞的命運牽係在一起的現實;能拋開政治藩籬,互相提攜照應,是人道和人性應有的體現,我們樂見這類良性互動。

  這次空難,出事班機機長廖建宗明顯想重演US Airways機長沙林博格2009年1月因飛機兩具引擎都被飛雁撞擊停擺,被迫緊急降落紐約哈德遜河面的奇跡。可惜並未成功,但至少也減少地面民眾和航班旅客傷亡,精神令人動容和敬佩。這些機長的敬業態度和隨機應變、臨危不亂能力,都是人群的典範。

  臺灣電子産業興盛,地狹人稠,汽車行駛難免與他車擦碰相撞等糾紛,為保護自己法律權益,安裝行車紀錄器盛行,廠牌眾多,物美價廉,台幣2000多元起(約合70美元),即可買到功能強大的行車紀錄器,隨車錄下車輛行進中前方路況影音達數小時,並不斷迴圈重錄。警方甚至接受私人錄得的違規汽車駕駛人劣跡,作為開罰單告發的證據,還發給檢舉人獎金,希望提高公眾守法精神。這次行車紀錄器,錄下全球空難難得見到的出事前數秒的千鈞一髮、生死關頭畫面,令全球觀眾恍如親臨現場,看得觸目驚心、目瞪口呆。

  空難責任歸屬尚待專家的專業鑒定。但有些事,公眾有權質疑和議論。復興航空不到一年連續兩件嚴重空難,ATR-72機型既是專家口中穩定成熟的機種,全世界都採用,為何別人沒問題,復興卻連續出大事?或許復興航空也是受害者,其中有運氣與或然成分。然而復興發生空難密集,成國際大新聞,實在太不尋常;復興航空儼然如馬來西亞航空,步其後塵,不但公司形象重創,連帶也傷害臺灣正大力推展的觀光産業。

  2000年迄今,臺灣8件重大航空意外和空難中,復興航空即“包辦”4件,佔去半數。管理水準、企業文化、制度和專業知識等方面,復興是否達成熟要求,能保障大眾飛航安全無虞,各界自有權質疑鞭策。臺當局更應借公權力介入嚴格督導,要求改善,否則應禁止營運,消費者也可藉集體抵制,強予淘汰。

  據報導,這架出事飛機“先天不良”,去年4月交機,中途曾在土耳其降落檢修,再飛臺灣也因引擎故障在澳門迫降,停留近半個月,經更換新引擎,才得以飛返臺灣完成交機。新機而有此意外,太不尋常,何以買主如此弱勢和縱容,全盤聽任賣方安排?而機齡僅9個月引擎即出大亂,都令外界大惑不解。飛安是全民生命安全問題,不能有絲毫商業妥協,復興航空有義務向罹難家屬和全民清楚交代原由。

  臺灣近年飛安和旅行安全頻傳警訊。開放陸客赴臺觀光7年來,涉及陸客的大型車禍、意外或空難,件數超過10起,死與傷合計近220人。糟糕的紀錄,導致復興空難後部分陸團要喊卡。但官方還支援陸客赴臺觀光,其實是咬牙苦撐,希望維繫兩岸良好互動。這些官民作為,尤其值臺方細細體會,善意相待,勿過度泛政治化。

  坐飛機還安全嗎?依德國2013年發佈的統計,近4年航空業每10億公里的里程,只有0.3人受傷,而火車同樣里程受傷者達2.7人、汽車更高達276人。科學評斷上,航空仍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我們當然不必因噎廢食,但如有人謀不臧就須揪出,全民拒絕這種“天有不測”的風雲和禍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