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當局豈能對人口老齡化掉以輕心!

2014年09月05日 14: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生報》持續關注臺灣人口老齡化問題,今日發表社論指出,臺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觀乎臺當局態度,甚至民眾感受,似乎仍未發現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到目前為止,它僅被各方討論且不見具體行動。我們知道人口老化的結果,必是勞動力嚴重缺乏,臺灣每年由島外引進大批勞工便是一個顯例。因而耗去可觀外匯,但在勞力不足下,只能以外勞填補,此一情勢如果繼續惡化,一旦主客易位,外勞工資或時薪必水漲船高,豈是臺灣經濟所能承擔?

  社論認為,勞動力缺乏僅是問題之一,現在我們更關心的是老齡化後,所産生種種後遺症,例如由於當初退休制度設計上欠周,現在若干四、五十歲者即可退休,領終生俸或8成薪。這些人正當壯年且累積豐富經驗,卻樂得領退休金悠遊各方,使社會人力更見缺乏。更由於老化結果,退休人潮必隨之增加,一旦臺灣成了“領退休金國家”,屆時又會成為什麼景況,應可想像而知。

  社論説,再者,由於臺灣人口密度頗高,且已由農業轉型為工業社會,大家族居住環境不易聚合,因此盛行小家庭制。在這一狀況下,年長父母的照顧責任便落在子女身上。長輩有經濟基礎者,尚可雇請外人幫忙,否則子女必蠟燭兩頭燒,在財力與體力透支下將難以負荷。這個時候就必須靠當局的社福制度,以及引進民間福利團體的協助。我們必須直言,當局或因財力、或因任事者態度不夠積極,許多照顧老人計劃,仍在坐而談階段,對於老人化危機根本缺乏警覺。

  即以老人長期照顧需求而言,據估計在10年內將有高達72萬人有此需要,但“衛福部”的“長照十年計劃”,僅能照顧8萬餘人,逾64萬的銀發族群只能徘徊在長照門外。我們從70余萬老人需要長照的狀況可以了解,臺灣愈來愈多的老人,要從當局部門得到助力的機會實在微小。

  社論還説,“財政部”現在研擬引入民間投資長期照護産業,但説説容易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除了投資者本身財力夠龐大外,又要突破許多現行法令限制,此皆非一蹴能成。現在已需長照的老人,不可能再坐等十年八年,更何況私人長照機構必將本求利,是否老人有此經濟能力負擔?臺當局豈能對老人照顧掉以輕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