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如何應對臺灣“老化海嘯”的危機?

2011年07月26日 08: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健康局”在其成立10週年之際提出“臺灣老化海嘯來了”的報告,引起島內媒體反思。針對這種危機,如何應變?臺灣《新生報》今日發表社論,對此提出了四點必要因應措施,提供臺當局決策者參考。

  社論摘編如下:

  已辦了兩年的“屏東豬腳節”今年擴大為“臺灣豬腳節”,地點也移到外地,還舉辦網路票選,反而讓原來要宣傳的萬巒豬腳和裏港豬腳失去了主軸地位。根據臺當局“內政部”5月統計資料,臺灣地區超過65歲的老年人口數佔總人口數平均值為10.75%,有包括嘉義縣、雲林縣、澎湖縣、南投縣、苗栗縣、宜蘭縣、臺東縣、屏東縣、臺北市、花蓮縣、金門縣、彰化縣、新竹縣、臺南市、基隆市、嘉義市等。縣市老年人口數比率超過此平均值,大多以農業縣市居多,最高者為嘉義縣,佔15.69%,最低者為桃園縣,佔8.26%,這种老化海嘯形成原因,首先是因為少子化,每年出生的兒童數年年下降,再加上臺灣健保制度優質化照顧島內民眾健康,平均壽命增加,第三,臺灣地區教育普及,年輕人比較偏愛服務業,不願意從事農林漁牧業及製造業的工作,往都市地區謀生,留下年邁老年人在家務農,産業西移大陸,更加深就業困難,還有很多年輕人隨産業移往大陸就業,老化海嘯趨勢看起來會繼續下去,將會産生多種危機。

  民間生産人力短缺,因為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生産人力結構改變,産業找不到適合從業人員,一則關門休業,一則增加薪資爭取人才,增加生産成本,勢必危及臺灣地區經濟競爭力。醫療照護費用必將增加,老年人慢性疾病多,需要長期醫療照護,增加健保經費,地區財政困境更加惡化危機。老年人活動須依賴大眾運輸系統,今天除了臺北市、新北市有良好大眾運輸系統外,其他各縣市大眾運輸系統服務品質很差,不能滿足老年人活動的需要,這些老年人是大眾運輸系統固定乘客,也是一群優惠乘客,大眾運輸系統財務會更加惡化,這是交通的危機。

  面臨這些老化海嘯的危機必要因應措施,提供當局決策者參考。首先臺當局必須成立一跨“部會”“老化海嘯工作小組”,因為目前正積極推動組織再造,不可能再成立單位來處理老化海嘯的問題,由這工作小組做協調合作的工作,應由臺當局最高行政主管部門副負責人召集,要求各相關部會提出具體政策,經工作小組協調後,報負責人核定,該“修法”及編預算則需送臺當局最高民意部門審議,完成“法製程序”。

  其次老年福利應一視同仁,應將老農民、老工人、老榮民等不同行業的老年人一視同仁給予相同福利與照護,因為老年人在年輕時都當過兵,另外在各行各業都對臺灣社會做很大貢獻,當局應修改這種獨厚某一職業的老年人照護政策。

  第三應該開發老年人人力資源,很多老年人身體健康耳聰目明,可以繼續工作,當局應制訂政策,將這些老年人納入生産體系,以補充生産人力不足問題。當然老年人不可能像年輕人動作敏捷,可選擇一些適當工作做,一則可利用老年人的豐富經驗,一則可增加老年人活動,使其感受存在的價值。

  第四當局應編列預算補貼大眾運輸業者,加強行動不便復康巴士的服務,增購低地盤的公交車、增辟小區巴士、增辟公交車捷運路網、增建輕軌捷運、加速臺鐵捷運化,並加強大眾運輸從業人員服務態度在職訓練,總體提升大眾運輸服務品質。

  希望臺當局與民間共同面對島內的老化海嘯危機,共同提出整體而全面應變作為讓臺灣地區老年人獲得贍養快樂的生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