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畫家王太田的山水雲煙與“大千世界”

2014年09月04日 08:0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夏日午後,臺北“國父紀念館”西文化藝廊迎來了各方嘉賓,國畫大師王太田學生畫展在這裡揭幕。這也是34年來,王太田先生在此業餘教授的第三十四期生活美學國畫山水班學生的作品展覽。30位學生,雖然最小的已經年逾花甲,最大的已經101歲,但是,簇擁在鬚髮皆白的老師身邊,完全是一副小學生的虔敬模樣。他們一邊仔細觀摩老師示範作畫,一邊認真聆聽老師教誨:畫山水畫時,自己心中首先要有一幅山水畫,畫作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這是人生體悟,也是生活美學,幾十年來,王太田先生自己一直恪守奉行。

  1945年,王太田出生於臺南縣一個貧寒之家,雖然少時就喜歡塗鴉,但經常苦於無錢購買紙筆顏料,直到就讀臺南師範時,才有餘錢購買平生第一盒水彩顏料,因此對於得來不易之紙筆顏料特別珍惜,作畫也格外用心謹慎。

  在漫長的學藝生涯中,王太田曾師從過多位前輩;寶島的瑰麗山水,成為他的創作源泉。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王太田先生的足跡遍及寶島形勝,蘇花風光、中橫奇景、阿里山雲海、東北角之美,是其最嚮往的寫生作畫題材,幾乎年年前往,捕捉山靈海韻。

  集百家之長融為己用,王太田先生又自悟纏絲皴法、飛燕點法、松麟披法等不拘一格的技法。“搜盡奇峰打腹稿”,王太田先生終於在創作上形成突破,鑄就其山水畫之五絕:崇山、流雲、蒼松、飛瀑及清溪。其中,尤以流雲為最,多次參賽,榮獲大獎無數。在臺灣藝術鑒賞大師于百齡先生眼裏,當代畫家之中,唯有王太田將張大千遺風與心香筆法合而為一,創造出另一種潑墨、破墨意境。

  王太田先生的畫作,滿紙雲煙,氣象萬千。山水靈動之處,仿佛濤聲入耳,獨特的繪畫音樂性與臨場感,讓作品散發出與眾不同的魅力。當年李登輝主事臺灣之時,不知從何處看到王先生的畫作,驚為天人,乃請時任“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轉達禮聘其為國畫老師之意。王太田先生接獲電話後大吃一驚,最終他選擇逃跑,也不願成為“御用畫家”。大師的真性情,可見一斑。説起當年事,王太田先生表示,藝術家就是要自討苦吃,可有十分傲骨,不可有一分媚俗,否則淪為下品。

  時至今日,先生早已實至名歸,卻依舊長年閉關畫室,安靜恬淡,內斂自省。但先生對於藝術教育推廣和兩岸文化交流卻不遺餘力。34年來的每個週四下午,他都會到臺北的“國父紀念館”,義務教學生畫畫,導引他們追求“精氣神”“真善美”的藝術生活。101歲的程京震老人,自臺北科技大學退休後,就向王太田先生學習國畫,去年臺北科技大學為程京震教授舉辦繪畫個展,成為島內畫壇佳話。

  這幾年,兩岸文化交流日益頻密,王太田先生也樂在其中。每當有大陸同仁來臺,王太田先生總是掃榻以迎,與他們一起鋪紙提筆,穿越在藝術的山水雲煙之間。(吳亞明 王煒)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