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鄭捷捷運殺人案警醒臺灣社會

2014年07月22日 08: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震驚臺灣的捷運隨機殺人案昨天結案,新北市檢察機關正式以“大規模殺人”之罪名起訴兇手鄭捷,並建請法院依法判處死刑。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對於鄭捷將受到何種法律懲處,島內司法部門自會裁定,但可以預料的是,鄭捷持刀殺死4人、刺傷22人,手段兇殘、泯滅人性、令人髮指,勢必難逃重刑。

  評論説,回想起兩個月前發生的臺灣捷運首宗隨機殺人案,島內不少民眾至今仍心有餘悸。殺人案雖不少見,但像這種不為錢財利益、不涉情慾糾葛的突如其來的殘害生命的惡毒行徑,更是讓人陷入無窮無盡的恐懼之中,擔心自己是否隨時會成為下一個無辜的受害者。於是一些人在公眾場合繃緊神經、提高警惕的同時,也會不自覺地用懷疑的目光看待週遭的人群。這正是鄭捷殺人案帶給臺灣社會最負面的影響。它使大眾飽受驚弓之鳥般的恐慌,使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薄弱,使社會友愛互助的氛圍蒙上陰影。島內有專欄專家指出,“臺灣正處在一個危險的社會狀態。過往人們賴以穩定與安詳度日的基石,已經一塊塊崩解。人們相信的共同價值或許已經不再存在”。

  評論説,雖然鄭捷行兇當場落網、罪證確鑿,但檢察機關仍不遺餘力地對鄭捷的犯案動機進行抽絲剝繭地調查,以打開這名21歲大學生黑暗無比的內心世界。根據一般人的認知,如此冷血惡徒或是精神病人,或是身世淒涼者,或是與受害者有深仇大恨,但鄭捷並不屬於這些情況。

  評論還説,檢方的精神鑒定報告認為,鄭捷精神無障礙缺陷,換言之,他必須對自己的罪行負完全責任,不能以精神病為由逃避法律懲處。報告也指出,鄭捷具有反社會、自戀的人格缺陷,欠缺同情心,有暴力傾向,認為世界是虛無的、人生無意義,長期有自殺念頭,但卻無勇氣自殺。由此證實了鄭捷“大規模殺人”竟是為了獲判死刑、結束生命,也解釋了他何以在短短幾秒就奪走數人的生命,而作惡後竟毫無愧疚之心。

  評論指出,檢方把鄭捷扭曲的人格歸咎於其小時候因與女同學發生糾紛而産生殺人報復的念頭以及後來的學業壓力。這固然是鄭捷人格“變態”的重要誘因,但由此也反映島內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健康心理輔導和健全人格培養的不足。倘若鄭捷在成長過程中遭遇不愉快事件時可得到及時、正確的開導,或許其內心裏邪惡的種子也就不會發芽生根、釀成大禍。許多人以為現代的青少年生活在開放的世界,但其實他們生活在封閉、虛幻的網路世界。酷愛暴力電子遊戲、常在網上發表恐怖殺人文章的鄭捷就是典型例子,缺少與人互動的機會,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因此受挫時也不懂得如何排解自己鬱悶、沮喪的悲觀情緒,當再遇到更大的挫折、更多的壓力時就很容易引爆,一發不可收拾。

  評論認為,鄭捷殺人案不僅給臺灣社會帶來反思和啟示,也提醒了天下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多關心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否則其不良後果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